致创业者:创生周期、爬楼理论与选座视角

原创 2019-5-22 话题分类:商学院
摘要: 用户“我要吃酸辣粉”,创始人“我是斯坦福毕业的”;用户“我要吃酸辣粉”,创始人“我是博士”;用户“我要吃酸辣粉”,创始人“我的天使投资人是王思聪”;用户“我要吃酸辣粉”,创始人“我的核心团队成员来自苹果、谷歌、特斯拉、亚马逊”;用户“我要吃酸辣粉”,创始人“我是美女创始人是各大VC的座上宾”;用户“我要吃酸辣粉”,创始人“我们已经拿下了80%的国内酸辣粉市场”。相信这是许多创业者在创业初期遇到过的问题。——青峰君

用户“我要吃酸辣粉”,创始人“我是斯坦福毕业的”;用户“我要吃酸辣粉”,创始人“我是博士”;用户“我要吃酸辣粉”,创始人“我的天使投资人是王思聪”;用户“我要吃酸辣粉”,创始人“我的核心团队成员来自苹果、谷歌、特斯拉、亚马逊”;用户“我要吃酸辣粉”,创始人“我是美女创始人是各大VC的座上宾”;用户“我要吃酸辣粉”,创始人“我们已经拿下了80%的国内酸辣粉市场”。相信这是许多创业者在创业初期遇到过的问题。——青峰君



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都想自己开始做事,于是被问很多问题,索性写一些自己发明的“理论”来帮助大家。



1

创生周期


我想先从创生周期开始说起,创生周期即创造出一个生命体的全过程。我们必须要很清楚我们做事,实际上就是在创造一个新生命。它是他或是她,是活体,有感情、有独立人格、有成长、也有旺盛衰老和死亡。


创生周期大致分四个阶段,即冲动期、冷静期、时间、和成熟期。


冲动是一切的开始,如果没有冲动就不会有那么多很棒的东西供我们享用。如果没有冲动只有理性,世界就是一片死寂什么都不会有。


对于创造来说,冲动是起始,是非常美好的东西。所以不要惧怕冲动,热烈拥抱那些从你大脑中喷涌而出的新想法吧。



当然如果从头冲动到尾,那倒霉的机会一定光顾你。因为冲动只是一个大开始,和无数的小开始。接着就该冷静了。


为什么?冲动中一定包含着某种极其“诱惑”的东西,但是这种诱惑是不是假的?是不是只能够诱惑你一天,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种诱惑完全可能变得面目全非,变得“可憎”,变得讨人厌,而不再是诱惑。


做事显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所以确定这是“真”诱惑非常关键。


因为真诱惑,绝对不只是能诱惑你,有很多人可能都会被诱惑。这些人会为你的这个冲动,兴奋激动,还会为此付钱。


如果这个诱惑是假的,或者持续时间太短,那就该果断放弃了。因为你会为你做这件事而痛苦,受累,只有牺牲付出,没有收获和成就感。自然也没有人付钱给你。


冲动包含“诱惑”这个优点的同时,往往包含更明显的“十分蠢”的缺点。这些缺点能蠢到,会违背很多基本的常识,甚至于让很多人听了会立刻耻笑你,你的很近的朋友可能会为此骂你好几个小时。你更可能因此变成别人眼中的笑话。你身上“靠谱”的标签会被撕得粉碎,掉进烂泥里,还要被踩上很多脚。


很多可怜的朋友,可能一下子就被吓坏了,以至于就此打住,哪怕那个“诱惑”是真的。


这时候需要冷静期的第二个动作,即客观理性系统地做个分析判断:


首先是你本人的承受能力,如果别人的嘴巴你都忍受不了,那只有放弃好了,你很明显不是做事的材料,可以继续假装做个完美的人。如果你可以忽略这些“别人”对你的攻击,那恭喜你。


其次你能坚持做多久?如果只是一个月,那你还是直接放弃吧,咱不折腾。如果是两三年,或者更久,不反悔,那恭喜你。最后要判断门槛高低,做事绝对需要钱。做你想做的这件事多少钱能起步,你能搞得到吗?如果明显不能,那请直接放弃吧。如果能恭喜你。



承受力、持久性和钱,在做这三方面判断的时候,很多人会过度高估自己,甚至到了自己骗自己的地步。我只能说,做事,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现实中的。你试试去便利店买瓶水,少给1元看行不行,你就知道了什么是现实。做事第一原则就是客观现实。


门槛是最容易出现判断失误的一个点,也最是致命的。你做不了的事做了,只有死路一条。没有奇迹会发生。这时候你需要清楚,失败的伴生品是负债,你自己愿意承担和背负多大的负债,以及你能承担多大的负债。这个估计又吓跑了一大批人。


大家买房子买车子是愿意负债的。做事负债,未必。因为做事负债有更大的伴生品,即关系和信誉崩溃。想想今日处的甜蜜的女朋友要跟你分手,想想现在这个美好幸福的家庭会妻离子散,你就知道人生的悲剧到底是多大的风险。


冷静期的第三个动作是实施管控并降低风险的措施


比如你要开餐厅,你又没开过餐厅,那么你不妨带着发现问题的眼睛去几个餐厅做做工作先。又比如降低支出开销的预算,要添置一台电脑,那么能不能暂时用旧的。要雇人,暂时能不能自己多受累。也可以拉人一起分担投入,降低风险。


这些简单的貌似是线下的例子对做纯线上产品也会有很大启发,可以仔细品味一下。让思考深入,在现实中认识。


一进入冷静期,你会发现兴奋完全是不存在的,即便那个“诱惑”是真的,也依然能激励你。


没错,冷静期是告诉你,漫长的做事过程绝大多数时候都需要处于这种没有兴奋,只有辛劳琐碎计算的工作中。设计需要灵感乍现,建造则是一砖一瓦。


这时候你该真正清楚了,你的那个最初的冲动,到底要不要做,是不是真的值得做。


时间。



没错这是创生周期的第三个阶段。冷静过了,不一定真正能判断清楚问题的症结。


做事需要的常识和逻辑往往大大超过你所拥有的。那最好的应对方式,莫过于只剩下交给时间了。不要刻意去想这件事,让大脑自然选择记忆和遗忘。如果大脑自己记住的其中一些事,与正在经历的其它的生活中的内容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出一些新问题和新答案,那这就已经在自然迭代了,是非常好的事。


如果三五个月过去了,忘光了,也早都不兴奋了,记忆中没留下半点值得珍藏的东西,那就让它去吧。你不用创造了。如果还保留着最初的冲动,那就开始做吧。


不要小看时间这个阶段的价值。认知发生的一些微妙变化都是在这个阶段产生的。而这些看似差别不大,又有所不同的认知,对于结果来说有着天壤之别的影响力。


不大的差别往往意味着截然不同的两种事物两个结果。这是一种质的飞跃。放心交给时间吧,一定要晾上足够长的一段时间,才会有效。这个时间很可能长达数年,甚至上十年。最短也得三五个月。那些追着风口的,现在不做就会错过的事,其实是必须要错过的,根本不值得做。


成熟期,是创生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不是真正的这件事已经成熟了,而是当你要创造作为全新生命体的东西之前,你已经尽可能好的做了计划,画了图纸。并且自己很坚信,现在就能看到未来的样子,至少是八九不离十的。



充分的准备工作,把这件事一步一步带入了现实。成熟期是从头再冲动一遍,忘记所有推倒重来的过程。经历成熟期种子被赋予基因,现在才真正到了去播撒的季节。干吧。


创生周期,生是核心。为什么说的是生命体,是因为生命体,包含强大的生命力,蕴藏勃勃生机。而这一切,都是你倾注心血的结晶,陪你一起成长进步,互相有很深厚的感情,不会随便放下抛弃。


生命体是一种极其自然而伟大的存在。不是某些简单的,诸如“最小验证”、“流量”、“关系资源”、“高学历背景”等很奇怪的东西能撑起来的。很多人特别容易走偏,往往会干舍本逐末的蠢事。


有一个著名的例子,用户“我要吃酸辣粉”,创始人“我是斯坦福毕业的”;用户“我要吃酸辣粉”,创始人“我是博士”;用户“我要吃酸辣粉”,创始人“我的天使投资人是王思聪”;用户“我要吃酸辣粉”,创始人“我的核心团队成员来自苹果、谷歌、特斯拉、亚马逊”;用户“我要吃酸辣粉”,创始人“我是美女创始人是各大VC的座上宾”;用户“我要吃酸辣粉”,创始人“我们已经拿下了80%的国内酸辣粉市场”......


五年后......用户“我要吃酸辣粉”,创始人......。


用户要的有且仅有“酸辣粉”这一件事。如何做好这件事是唯一要被思考和讨论的。与其他一切无关。这也应该是有且仅有的唯一出发点。弃根本而顾其它,缺乏对事情本身的尊重和投入,能做好才怪,即便是借助资本和资源优势获得了市场份额,甚至于到了行业领头羊的地步。也依然不是用户心目中,那个最好的酸辣粉选手。


资本和资源因为很多原因可能是错配的。但真正好的事情,永远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会源源不断的创造价值,让创始人感受生命的意义和最大的乐趣。


创生周期,最大价值,在于防止惨败,增加成功机率。剔除那些不必要的巨大风险和隐患。并帮助创始人找到自己真正向往的方向。


让时间精力的付出更有意义和收获。使创始人端正心态,免受歪风邪气的侵扰。创生周期一个小周期大概6个月。复杂的项目可能需要连续的三五个小周期才能真正去做。普通的事情最少也需要一个小周期才能做。


严格执行创生周期,有百利而无一害。想想看,人这一生又能够真正做出几件事呢?


你有一次冲动,你就会有第二次冲动,紧接着可能还有第三第四次。不会有且仅有一次。


创生周期帮你选择最好的那几次冲动。让不后悔真的不后悔,哪怕将来依然没有成功。有些能量一生只够使用一次。如果用在错误的冲动上。你丧失的就会是整个人生。



2

爬楼理论


创生周期只是创造了一个开始,真正做事的时候,就要用到爬楼理论。


爬楼理论是指,当你在一楼的时候,你只能确定看到一楼有什么,也只能去找出通往二楼的楼梯。但你绝对无法通过透视去看清二楼有什么,以及是否能找到通往三楼的楼梯



世界上不存在你在一楼,就能完全清楚二楼有什么的事情。所以你不必为有些现在看不清想不透的事而烦恼。你要做的是尽可能的看清一楼所有的东西,看到其中的关键和各种可能性,努力把现在做好。并且去寻找通往二楼的楼梯,一个梯级一个梯级的去确定清楚,要确保向上爬的时候不会踩空掉下去。


爬楼理论除了告诉你要聚焦现在,还在告诉你不向上走,永远不会知道上面究竟有什么在等你


一件事不会是全透明的,但一定是分层的。层与层之间存在着完全透不过去的厚厚的隔膜,除了亲历者真实地去看到没有人可以提前预知。可行的方法永远都只有一步一步向上,如果你找不到向上的梯级,这件事就中断了,难以为继。并且谁也不知道,你所做的这件事究竟有几层,只有你做的时候才能亲身体会才知道。


爬楼理论同样适用于任何人,不管你是第一次做事,还是已经经验丰富轻车熟路。不管你是无名草根,还是苹果谷歌的顶尖精英高管,没有人能重新爬同一栋楼。


所以你所爬的永远都只能是一栋全新的楼,一个阶梯都少不了。你需要为此付出你能拿的出的最好的东西。如果你因为昨天的收获业已功成名就,不再肯全力付出。那么你随时都会踩空,被这栋楼踢出去,不管你是谁。


爬楼理论对于未来的预期有明显的不可知认知倾向。如果有人对你正在做的事,嗤之以鼻,不肯正眼瞧。只能说明对方不是做事的材料,或者不懂如何做事。哪怕有些明显的成功,实质上也是成色差得远,并不能说明能做事,做事即是做事的结果本身。


真正做事的人对做事有天然的兴趣,更愿意跟你沟通讨论,而不是习惯性甩冷漠脸出来给你看。


不做事的人,可能永远没机会体验到底什么是做事。工作只是做事的局部片段性工作,远非做事本身。只做工作的人通常都是些完美人,很难有鞭辟入里的真知灼见奉上。


如果做事,一定需要区别,谁是做事的人,谁是完美人。完美人对于做事本身来说是一种流行病,付出少花费高,缺乏真情实感更没有真心奉献。完美人是最需要警惕的一类人,很可能拖垮你的就是他们。很大程度上你不需要他们。只有很多大公司大机构政府部门充斥着这个类型的人。


爬楼理论专注事情本身,让行动、思考、讨论、关系都在有效率有意义的范围内进行。确保自己在爬楼理论框架内行事,你的事情会越来越坚实。自然也会越来越好。



3

选座视角


最后要说的是选座视角。



看电影通常你会怎么选座?是每次都坐最中间的位置,还是会选最后排并且跟别人不挨着。选最中间的人一般很少会选后排,选后排的也很少会选最中间。


你不妨找机会试试另一种选法看看,或许你会悟到很棒的东西。


经常坐最中间的人,通常都异常投入,是真正去看电影的。选这个视角的人眼中只有电影,再无其它,整个人都看进电影里去了。


选后排还不挨着人坐,则很难把整个人都放进电影里去,因为你的视界内包含除电影之外的更多的东西,比如出入口、绝大多数座位、通道、指示灯,当然还有和你一起去看电影坐在你旁边的他她。你的心态也会非常不一样,可能除了一些紧张情节引发的紧张,还会有更多的从容和一切尽在掌握的控场感。


做事会把人做成单身,做成独行侠,大致也是因为总是选最中间位置的缘故。事情可能未必会很成功,但人生却未免单调了。


选最中间的人很可能会过度投入专注,以至于会忽略环境因素,对一些外部变化缺乏敏感。缺乏对环境和人的关注,往往会错过很多认知进化和获取灵感的机会。以至于再多的投入总难收获某种质的突破。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有极少数的人,可以只通过自己,就获得提升和飞跃,善于把昨天的自己作为刻度,来做参照去找明天的那个新刻度。


人如果总能感受到昨天自己的蠢笨,就意味着在进步,在向前。对比越明显,取得的进步越大。如果对自己无感,反而总能看到别人身上太多的蠢笨,那基本说明早已停止成长和进化。


如果对普通人已经丧失了兴趣而只是对那些历史中的伟人传记才会有感,那也基本已经是僵化人了,丧失掉了应有的对事情的敏感和判断力。


以上任意一种情形都是或多或少的受到了选座视角的长期影响,逐步形成的。


选最后排的人,会自然关注太多外在和人,从而在资源、关系等方面容易获得支持。能够捕获一些关键重要的变化,从而更适应市场。还更容易取得周围人的信任认可。而缺点自然也是因为少了太多对事物本身的投入,可能真的很难抓到最核心的部分,从而做的事,都处在一种虚浮的状态,不坚实。


做事是反人性的,因为没有人会比你自己对自己做的事更关注和投入。如果你不能发现自己做的事的缺点,你希望谁来替你发现?难道非要等到一个惨烈的结果来告诉你吗?


当然有些老本也是可以吃好久的。但如果你希望自己真的能做好事情,只能你自己去找自己的缺陷和毛病了。最容易的开始,莫过于至少学会切换视角。比如更多时候选坐中间,偶尔选选最后排。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喜欢坐最后排,那你一定需要试试坐最中间了。如果这个切换你都做不到,就别做事了。


容易起步和能起步,也只是起步,结果是不是能对得起自己的努力和别人的帮助才要紧。



4

结语


创生周期、爬楼理论和选座视角,熟练应用,基本够一个人做大判断和把握大局势。


我很希望很多人都出来做事,而不是麻木在那里做完美人。真的做事的人越多,整个社会的沟通效率就越高,做事会更爽更顺畅,服务和产品更丰富,生活会更美好。


做事的最怕遇上完美人。这些人不做事,不知道如何做事,不能沟通,真相无效,但偏偏又在那里看门,你得过他这关,才能得到你需要的资源和支持。整个过程就将显得非常糟糕。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正在做事的人。以及帮助那些想要做事的人有更好的判断和把控。


今天就到这里吧。


本文为“知顿平台”(https://www.zdone.com)投稿文章,作者:青峰君,责编:青青,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注明文章原始来源。如有疑问,请您联系我们。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知顿slogan
2019-05-22 13:26:37
致创业者:创生周期、爬楼理论与选座视角

用户“我要吃酸辣粉”,创始人“我是斯坦福毕业的”;用户“我要吃酸辣粉”,创始人“我是博士”;用户“我要吃酸辣粉”,创始人“我的天使投资人是王思聪”;用户“我要吃酸辣粉”,创始人“我的核心团队成员来自苹果、谷歌、特斯拉、亚马逊”;用户“我要吃酸辣粉”,创始人“我是美女创始人是各大VC的座上宾”;用户“我要吃酸辣粉”,创始人“我们已经拿下了80%的国内酸辣粉市场”。相信这是许多创业者在创业初期遇到过的问题。——青峰君



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都想自己开始做事,于是被问很多问题,索性写一些自己发明的“理论”来帮助大家。



1

创生周期


我想先从创生周期开始说起,创生周期即创造出一个生命体的全过程。我们必须要很清楚我们做事,实际上就是在创造一个新生命。它是他或是她,是活体,有感情、有独立人格、有成长、也有旺盛衰老和死亡。


创生周期大致分四个阶段,即冲动期、冷静期、时间、和成熟期。


冲动是一切的开始,如果没有冲动就不会有那么多很棒的东西供我们享用。如果没有冲动只有理性,世界就是一片死寂什么都不会有。


对于创造来说,冲动是起始,是非常美好的东西。所以不要惧怕冲动,热烈拥抱那些从你大脑中喷涌而出的新想法吧。



当然如果从头冲动到尾,那倒霉的机会一定光顾你。因为冲动只是一个大开始,和无数的小开始。接着就该冷静了。


为什么?冲动中一定包含着某种极其“诱惑”的东西,但是这种诱惑是不是假的?是不是只能够诱惑你一天,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种诱惑完全可能变得面目全非,变得“可憎”,变得讨人厌,而不再是诱惑。


做事显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所以确定这是“真”诱惑非常关键。


因为真诱惑,绝对不只是能诱惑你,有很多人可能都会被诱惑。这些人会为你的这个冲动,兴奋激动,还会为此付钱。


如果这个诱惑是假的,或者持续时间太短,那就该果断放弃了。因为你会为你做这件事而痛苦,受累,只有牺牲付出,没有收获和成就感。自然也没有人付钱给你。


冲动包含“诱惑”这个优点的同时,往往包含更明显的“十分蠢”的缺点。这些缺点能蠢到,会违背很多基本的常识,甚至于让很多人听了会立刻耻笑你,你的很近的朋友可能会为此骂你好几个小时。你更可能因此变成别人眼中的笑话。你身上“靠谱”的标签会被撕得粉碎,掉进烂泥里,还要被踩上很多脚。


很多可怜的朋友,可能一下子就被吓坏了,以至于就此打住,哪怕那个“诱惑”是真的。


这时候需要冷静期的第二个动作,即客观理性系统地做个分析判断:


首先是你本人的承受能力,如果别人的嘴巴你都忍受不了,那只有放弃好了,你很明显不是做事的材料,可以继续假装做个完美的人。如果你可以忽略这些“别人”对你的攻击,那恭喜你。


其次你能坚持做多久?如果只是一个月,那你还是直接放弃吧,咱不折腾。如果是两三年,或者更久,不反悔,那恭喜你。最后要判断门槛高低,做事绝对需要钱。做你想做的这件事多少钱能起步,你能搞得到吗?如果明显不能,那请直接放弃吧。如果能恭喜你。



承受力、持久性和钱,在做这三方面判断的时候,很多人会过度高估自己,甚至到了自己骗自己的地步。我只能说,做事,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现实中的。你试试去便利店买瓶水,少给1元看行不行,你就知道了什么是现实。做事第一原则就是客观现实。


门槛是最容易出现判断失误的一个点,也最是致命的。你做不了的事做了,只有死路一条。没有奇迹会发生。这时候你需要清楚,失败的伴生品是负债,你自己愿意承担和背负多大的负债,以及你能承担多大的负债。这个估计又吓跑了一大批人。


大家买房子买车子是愿意负债的。做事负债,未必。因为做事负债有更大的伴生品,即关系和信誉崩溃。想想今日处的甜蜜的女朋友要跟你分手,想想现在这个美好幸福的家庭会妻离子散,你就知道人生的悲剧到底是多大的风险。


冷静期的第三个动作是实施管控并降低风险的措施


比如你要开餐厅,你又没开过餐厅,那么你不妨带着发现问题的眼睛去几个餐厅做做工作先。又比如降低支出开销的预算,要添置一台电脑,那么能不能暂时用旧的。要雇人,暂时能不能自己多受累。也可以拉人一起分担投入,降低风险。


这些简单的貌似是线下的例子对做纯线上产品也会有很大启发,可以仔细品味一下。让思考深入,在现实中认识。


一进入冷静期,你会发现兴奋完全是不存在的,即便那个“诱惑”是真的,也依然能激励你。


没错,冷静期是告诉你,漫长的做事过程绝大多数时候都需要处于这种没有兴奋,只有辛劳琐碎计算的工作中。设计需要灵感乍现,建造则是一砖一瓦。


这时候你该真正清楚了,你的那个最初的冲动,到底要不要做,是不是真的值得做。


时间。



没错这是创生周期的第三个阶段。冷静过了,不一定真正能判断清楚问题的症结。


做事需要的常识和逻辑往往大大超过你所拥有的。那最好的应对方式,莫过于只剩下交给时间了。不要刻意去想这件事,让大脑自然选择记忆和遗忘。如果大脑自己记住的其中一些事,与正在经历的其它的生活中的内容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出一些新问题和新答案,那这就已经在自然迭代了,是非常好的事。


如果三五个月过去了,忘光了,也早都不兴奋了,记忆中没留下半点值得珍藏的东西,那就让它去吧。你不用创造了。如果还保留着最初的冲动,那就开始做吧。


不要小看时间这个阶段的价值。认知发生的一些微妙变化都是在这个阶段产生的。而这些看似差别不大,又有所不同的认知,对于结果来说有着天壤之别的影响力。


不大的差别往往意味着截然不同的两种事物两个结果。这是一种质的飞跃。放心交给时间吧,一定要晾上足够长的一段时间,才会有效。这个时间很可能长达数年,甚至上十年。最短也得三五个月。那些追着风口的,现在不做就会错过的事,其实是必须要错过的,根本不值得做。


成熟期,是创生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不是真正的这件事已经成熟了,而是当你要创造作为全新生命体的东西之前,你已经尽可能好的做了计划,画了图纸。并且自己很坚信,现在就能看到未来的样子,至少是八九不离十的。



充分的准备工作,把这件事一步一步带入了现实。成熟期是从头再冲动一遍,忘记所有推倒重来的过程。经历成熟期种子被赋予基因,现在才真正到了去播撒的季节。干吧。


创生周期,生是核心。为什么说的是生命体,是因为生命体,包含强大的生命力,蕴藏勃勃生机。而这一切,都是你倾注心血的结晶,陪你一起成长进步,互相有很深厚的感情,不会随便放下抛弃。


生命体是一种极其自然而伟大的存在。不是某些简单的,诸如“最小验证”、“流量”、“关系资源”、“高学历背景”等很奇怪的东西能撑起来的。很多人特别容易走偏,往往会干舍本逐末的蠢事。


有一个著名的例子,用户“我要吃酸辣粉”,创始人“我是斯坦福毕业的”;用户“我要吃酸辣粉”,创始人“我是博士”;用户“我要吃酸辣粉”,创始人“我的天使投资人是王思聪”;用户“我要吃酸辣粉”,创始人“我的核心团队成员来自苹果、谷歌、特斯拉、亚马逊”;用户“我要吃酸辣粉”,创始人“我是美女创始人是各大VC的座上宾”;用户“我要吃酸辣粉”,创始人“我们已经拿下了80%的国内酸辣粉市场”......


五年后......用户“我要吃酸辣粉”,创始人......。


用户要的有且仅有“酸辣粉”这一件事。如何做好这件事是唯一要被思考和讨论的。与其他一切无关。这也应该是有且仅有的唯一出发点。弃根本而顾其它,缺乏对事情本身的尊重和投入,能做好才怪,即便是借助资本和资源优势获得了市场份额,甚至于到了行业领头羊的地步。也依然不是用户心目中,那个最好的酸辣粉选手。


资本和资源因为很多原因可能是错配的。但真正好的事情,永远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会源源不断的创造价值,让创始人感受生命的意义和最大的乐趣。


创生周期,最大价值,在于防止惨败,增加成功机率。剔除那些不必要的巨大风险和隐患。并帮助创始人找到自己真正向往的方向。


让时间精力的付出更有意义和收获。使创始人端正心态,免受歪风邪气的侵扰。创生周期一个小周期大概6个月。复杂的项目可能需要连续的三五个小周期才能真正去做。普通的事情最少也需要一个小周期才能做。


严格执行创生周期,有百利而无一害。想想看,人这一生又能够真正做出几件事呢?


你有一次冲动,你就会有第二次冲动,紧接着可能还有第三第四次。不会有且仅有一次。


创生周期帮你选择最好的那几次冲动。让不后悔真的不后悔,哪怕将来依然没有成功。有些能量一生只够使用一次。如果用在错误的冲动上。你丧失的就会是整个人生。



2

爬楼理论


创生周期只是创造了一个开始,真正做事的时候,就要用到爬楼理论。


爬楼理论是指,当你在一楼的时候,你只能确定看到一楼有什么,也只能去找出通往二楼的楼梯。但你绝对无法通过透视去看清二楼有什么,以及是否能找到通往三楼的楼梯



世界上不存在你在一楼,就能完全清楚二楼有什么的事情。所以你不必为有些现在看不清想不透的事而烦恼。你要做的是尽可能的看清一楼所有的东西,看到其中的关键和各种可能性,努力把现在做好。并且去寻找通往二楼的楼梯,一个梯级一个梯级的去确定清楚,要确保向上爬的时候不会踩空掉下去。


爬楼理论除了告诉你要聚焦现在,还在告诉你不向上走,永远不会知道上面究竟有什么在等你


一件事不会是全透明的,但一定是分层的。层与层之间存在着完全透不过去的厚厚的隔膜,除了亲历者真实地去看到没有人可以提前预知。可行的方法永远都只有一步一步向上,如果你找不到向上的梯级,这件事就中断了,难以为继。并且谁也不知道,你所做的这件事究竟有几层,只有你做的时候才能亲身体会才知道。


爬楼理论同样适用于任何人,不管你是第一次做事,还是已经经验丰富轻车熟路。不管你是无名草根,还是苹果谷歌的顶尖精英高管,没有人能重新爬同一栋楼。


所以你所爬的永远都只能是一栋全新的楼,一个阶梯都少不了。你需要为此付出你能拿的出的最好的东西。如果你因为昨天的收获业已功成名就,不再肯全力付出。那么你随时都会踩空,被这栋楼踢出去,不管你是谁。


爬楼理论对于未来的预期有明显的不可知认知倾向。如果有人对你正在做的事,嗤之以鼻,不肯正眼瞧。只能说明对方不是做事的材料,或者不懂如何做事。哪怕有些明显的成功,实质上也是成色差得远,并不能说明能做事,做事即是做事的结果本身。


真正做事的人对做事有天然的兴趣,更愿意跟你沟通讨论,而不是习惯性甩冷漠脸出来给你看。


不做事的人,可能永远没机会体验到底什么是做事。工作只是做事的局部片段性工作,远非做事本身。只做工作的人通常都是些完美人,很难有鞭辟入里的真知灼见奉上。


如果做事,一定需要区别,谁是做事的人,谁是完美人。完美人对于做事本身来说是一种流行病,付出少花费高,缺乏真情实感更没有真心奉献。完美人是最需要警惕的一类人,很可能拖垮你的就是他们。很大程度上你不需要他们。只有很多大公司大机构政府部门充斥着这个类型的人。


爬楼理论专注事情本身,让行动、思考、讨论、关系都在有效率有意义的范围内进行。确保自己在爬楼理论框架内行事,你的事情会越来越坚实。自然也会越来越好。



3

选座视角


最后要说的是选座视角。



看电影通常你会怎么选座?是每次都坐最中间的位置,还是会选最后排并且跟别人不挨着。选最中间的人一般很少会选后排,选后排的也很少会选最中间。


你不妨找机会试试另一种选法看看,或许你会悟到很棒的东西。


经常坐最中间的人,通常都异常投入,是真正去看电影的。选这个视角的人眼中只有电影,再无其它,整个人都看进电影里去了。


选后排还不挨着人坐,则很难把整个人都放进电影里去,因为你的视界内包含除电影之外的更多的东西,比如出入口、绝大多数座位、通道、指示灯,当然还有和你一起去看电影坐在你旁边的他她。你的心态也会非常不一样,可能除了一些紧张情节引发的紧张,还会有更多的从容和一切尽在掌握的控场感。


做事会把人做成单身,做成独行侠,大致也是因为总是选最中间位置的缘故。事情可能未必会很成功,但人生却未免单调了。


选最中间的人很可能会过度投入专注,以至于会忽略环境因素,对一些外部变化缺乏敏感。缺乏对环境和人的关注,往往会错过很多认知进化和获取灵感的机会。以至于再多的投入总难收获某种质的突破。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有极少数的人,可以只通过自己,就获得提升和飞跃,善于把昨天的自己作为刻度,来做参照去找明天的那个新刻度。


人如果总能感受到昨天自己的蠢笨,就意味着在进步,在向前。对比越明显,取得的进步越大。如果对自己无感,反而总能看到别人身上太多的蠢笨,那基本说明早已停止成长和进化。


如果对普通人已经丧失了兴趣而只是对那些历史中的伟人传记才会有感,那也基本已经是僵化人了,丧失掉了应有的对事情的敏感和判断力。


以上任意一种情形都是或多或少的受到了选座视角的长期影响,逐步形成的。


选最后排的人,会自然关注太多外在和人,从而在资源、关系等方面容易获得支持。能够捕获一些关键重要的变化,从而更适应市场。还更容易取得周围人的信任认可。而缺点自然也是因为少了太多对事物本身的投入,可能真的很难抓到最核心的部分,从而做的事,都处在一种虚浮的状态,不坚实。


做事是反人性的,因为没有人会比你自己对自己做的事更关注和投入。如果你不能发现自己做的事的缺点,你希望谁来替你发现?难道非要等到一个惨烈的结果来告诉你吗?


当然有些老本也是可以吃好久的。但如果你希望自己真的能做好事情,只能你自己去找自己的缺陷和毛病了。最容易的开始,莫过于至少学会切换视角。比如更多时候选坐中间,偶尔选选最后排。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喜欢坐最后排,那你一定需要试试坐最中间了。如果这个切换你都做不到,就别做事了。


容易起步和能起步,也只是起步,结果是不是能对得起自己的努力和别人的帮助才要紧。



4

结语


创生周期、爬楼理论和选座视角,熟练应用,基本够一个人做大判断和把握大局势。


我很希望很多人都出来做事,而不是麻木在那里做完美人。真的做事的人越多,整个社会的沟通效率就越高,做事会更爽更顺畅,服务和产品更丰富,生活会更美好。


做事的最怕遇上完美人。这些人不做事,不知道如何做事,不能沟通,真相无效,但偏偏又在那里看门,你得过他这关,才能得到你需要的资源和支持。整个过程就将显得非常糟糕。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正在做事的人。以及帮助那些想要做事的人有更好的判断和把控。


今天就到这里吧。


本文作者:青峰君

好文章,需要您的鼓励

知顿slogan
下一篇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