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V周炜:迈向下一个充满希望的十年

本文转载自:哈佛商业评论Lab 2021-11-26 话题分类:科技
摘要: 无人化、数字化、全球化的硬科技公司是我们下一个十年的投资重点。

文章来源:哈佛商业评论Lab

2021年10月28日,《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未来管理大会”在北京瑞吉酒店成功举办。“未来管理大会”立足于我们对商业世界的百年研究和管理洞察,汇聚国际知名学者、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及各行业精英人士,以更生动、更具活力的方式,探索发展的方向,致力于长青的未来。

创世伙伴CCV创始合伙人周炜做了题为“如何迈向下一个充满希望的十年”的主题演讲。从事VC投资14年,高达30%的独角兽命中率让周炜享誉创投圈。喜马拉雅、京东、京东数科、宜信、探探、启明星辰、明略科技、数坤科技、酷哇、快仓、冰鉴科技等都是他早期投资挖掘的公司。

“无人化(所有AI机器人以及对简单重复劳动进行替代的技术解决方案),数字化(各行各业利用技术突破壁垒瓶颈),全球化(产品和视野剑指全球市场目标成为未来全球巨头,是的,属于中国创业者的全球时刻到了)是我们未来十年的投资主题。”-周炜表示。

手绘:羽墨

对话周炜先生 :

您最近在看哪些赛道?

中国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有哪些变化?

您青睐怎样的创业者?

创业与长期主义是否矛盾?

创世伙伴CCV创始合伙人周炜分享了如何迈向下一个充满希望的十年。从事VC投资14年,高达30%的独角兽命中率让周炜享誉创投圈。喜马拉雅、京东、京东数科、宜信、探探、启明星辰、明略科技、数坤科技、酷哇、快仓等都是他早期投资挖掘的公司。#未来管理大会

视频号

《迈向下一个充满希望的十年》,是我今天演讲的主题。

回顾过去我在90年代初在大学开始参与创业。第一份工作跟伙伴一起创业11年,后来经历了起起浮浮:第一家公司很早就上市了,第二家公司在2005年卖掉了。后来我想走更专业的路线,所以去沃顿商学院读书,跟几个合伙人在中国创立了KPCB基金(编者注:KPCB成立于1972年,是美国最大的风险基金之一),领导KPCB在中国的TMT投资,2017年带领TMT团队创建了创世伙伴CCV。

作为本土创业者、硅谷基金管理者和现在本土基金管理者,我观察了中国创投将近30年,发现很多重要变化。首先我想分享大趋势的变化;第二是想和大家回顾一下过去20年中国创业、创新和投资怎么驱动中国增长,这是一个大框架的回顾;第三探讨未来十年中国企业如何增长。

结合今天的话题:未来到底是什么样的。我是科幻的忠诚爱好者,科幻作家的工作是把未来各种可能性描述给我们,我们作为投资人应该做的事情是想办法投资出其中最好的未来,规避最坏的未来。

拐点已经到来。曾经中国创新、创业和投资一直跟着美国的路走,最近我们看到双方路径越来越不一样:以前我们是模仿,现在是领先。我投的一家AI医疗公司数坤科技已经准备上市了。他们跟技术投资人讨论上市进度过程中发现,美国技术投资人始终在问一个问题:这个项目在美国找不到对标。以前我们在中国的项目很容易可以找到美国的对标,比如京东—亚马逊、淘宝—eBay,现在我们已经走在前面了。

国际形势下的必然格局,不仅驱动中国创新创业自身力量产生的拐点到来,也促进了国际形势拐点的到来。在这个情况下,我们需要仔细想清楚中国企业下一步怎么发展、怎么增长。

我总结了2000-2020年增长战略四部曲,和大家分享。

埋头苦干实现增长

战略布局实现增长

技术创新实现增长

寻找新市场实现增长

第一部曲:Copy to China+埋头苦干

2000年是中国真正意义上创业、风险投资开始的年份,前十年中国企业家是埋头苦干的年代。我们称之为Copy to China+埋头苦干。

作为投资人比较憋屈。我在第一次创业的时候,第一份工作是设计中国第一代本土知识产权的POS机。我1993年在大学时做的,拆了两台进口POS机做反向工程研究。这种现象延续了漫长时间,2000—2010年中国伟大的创业公司几乎都有模仿对象。

在中国企业成功的要素是什么?在那时候,是对商业模式有足够的理解。那时候信息不像今天这么通畅,谁最先了解透彻、谁在中国干得最扎实,谁就有优势。在那时候并不需要创业者有强烈的创新能力,只要找对一个模式并让自己成为中国最会执行这个模式的人,就赢了。中国很多巨头是那时候开始起来的。

第二部曲:战略布局谋增长

第二步是战略布局谋增长,这是有趣的时代。第一个例子举一下京东,京东是我之前投资一家企业,我为这家企业的成长感到自豪。这家公司一开始绝对靠埋头苦干做起来的,但是它在今天已经形成自己的模式。我们一直讲模式实际上是有优劣的,百度、淘宝、腾讯模式本身先天具有大量的优势,一旦形成规模效应以后很难推翻。京东模式是B2C为主的模式,先天并没有另外三家公司那么有优势,但到今天仍然牢牢站在巨头一线行列里,靠的是什么?除了之前埋头苦干以外,最重要是在几个战略布局上做得非常成功。

当年京东自建物流的情况我很清楚,2009年面临了很多同行的嘲笑。京东当年说要大力投入自主物流体系,某家当时的龙头电商表示绝对不自建物流。然而京东股东和董事会非常坚持,刘强东非常坚定,我们也支持,最终京东在物流上做了巨大投入。

京东服务基于自有物流体系,制造了其他竞争对手难以望其项背的竞争壁垒。阿里系在菜鸟布局了很多年,到今天仍旧远远不能达到这个标准。关注品质,并且需要早上订单下午拿到的用户一定会选京东。换句话说,京东推动中国电商的服务质量远远超过了美国。美国亚马逊服务在15年前的速度,和今天一模一样。这种战略布局让京东在简单B2C模式往上冲了一步,变成更牢固的巨头,虽然天生商业模式和另外三家比起来有一定的弱势。

腾讯运营的是熟人网络,这是它的核心,非常牢固。换句话说让用户迁移所有朋友到新的社交平台是非常难的,因此这个模式先天有优势。后来腾讯以投资布局生态。今天腾讯看起来,做到这个规模可以说微信很强大、支付很强大、游戏很强大,其实所有一切都是基于不停战略布局、不停做投资。中国1.5线或者2线的很多巨头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是腾讯,这个体系给了腾讯非常强大的力量,也给未来增长提供强大动力。腾讯更像是投资公司,以投资作为战略布局让自己持续增长并且维护自己的护城河。

小米,我认为到今天为止大部分是在做IoT。我跟小米高层有一些沟通,因为我们一直想投资智能家居,让家里所有设备通过一套系统全部智能化,然而我们迟迟没有敢投。原因是小米一旦开始在上面发力,可能很轻松把别人干掉了,因为此小米在智能硬件产品品类是最全的,通讯协议各方面都做得很完善。小米本身先天优势在IoT方面,而生态系统是围绕所有智能硬件的布局。

喜马拉雅,我8年前投资的一家公司。当时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投它,因为那时候它在音频领域排在第四名。而现在喜马拉雅是公认最大的,它怎么做到的?原因在于它在UGC和IoT布局上走得最快、走得最早。

第三部曲:技术创新实现增长

2015年之后中国出现技术创新,以前真的没有。曾经我在硅谷参加微软大会,微软副总裁非常不客气,问KPCB在现场最有名,这么知名的基金为什么在中国要投抄我们美国模式的公司,差点就说偷了。

我们只能很礼貌地用外交式的语言说每个国家有自己的发展历程解决一个问题,当然面子并不好看。我自己本身是物理电子技术专业的,作为硬技术背景的人,天天投模仿别人模式的东西,我也不是那么自豪。

每个国家有自己的经历和过程。2015年开始我们看到中国创新,2012、2013年中国模式创新开始了。比如唱吧这个项目,我们当时带回美国硅谷,当时美国人理解不了,因为美国人不唱卡拉ok,更不要说拿着手机在家里唱卡拉ok,这是基于中国文化新的商业模式而成立的,包括喜马拉雅当时也是一样。他们认为这个项目没有前景,看喜马拉雅认为是广播,当时他们都不相信喜马拉雅能做到今天这个规模。实际上,2015年模式创新出现了,技术创新也出现了。

技术创新逐渐带来了企业的增长。在这之前中国巨头公司几乎没有因为技术领先而成功的,之前成功的巨头公司用非常强大的运营能力、团队拼搏精神取胜,纯粹靠技术取胜的几乎没有。而我们现在看到巨头比如字节跳动,我认为它的成功是技术的成功。

为什么?举个例子,投完喜马拉雅我紧接着投了秒拍,秒拍是当时视频第一波的绝对赢家,打败了所有对手。而敌人从我们没看到地方来了。字节原来是做信息流文字,不做视频,后来字节用自己的智能分发技术和海量用户天生流量优势,瞬间达到了第一名。我们也曾经认为我们可以跟它对抗,我们招聘AI算法的工程师去解决分发的问题,到最后发现算法的能力跟他们比有很大的差距。字节的胜利是算法的胜利。

这种优势在今天是一个很兴奋的现象:中国公司终于可以用技术赢了。之前赢有各种原因,包括老外很多时候告诉我们中国互联网公司成功是因为政府保护你们,我认为这是无稽之谈。至少今天看到他们承认了,这是技术的胜利。

同时我举个例子,数坤科技也是一样的,完全靠技术取胜,没有任何花架子。在AI影像诊断方面,他们进驻医院已经1200家,从投完到现在不到3年时间进展是非常惊人的。疫情对AI诊断的推进有助力,因为疫情期间很多医院愿意采用帮助他们更有效率、更高准确率的手段。中国AI影像和数字医疗公司有机会在全世界领先。在美国目前没有这样的上市公司,这种技术本身完全可以走出国门到全世界去竞争。

技术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包括大疆也是技术领先型的优势企业。在智能仓储物流方面中国企业很有机会成为全球智能仓储物流方向最领先的企业,我们在这个赛道布局的几家企业,都走得非常好,而且也走出了国门。


第四部曲:寻找新市场实现增长

2020年之后中国企业需要寻找新市场从而获得增长。对于投资人和互联网创业者,目前的形势如同《三体》的黑暗森林,中国创业环境就是这样。我把这本书英文版买了无数本送给硅谷KPCB的同事,让他们了解中国和美国市场不一样。不管怎样,黑暗森林存在因为宇宙不够分了。今天大量企业面临的问题也是市场太饱满了,所以才会出现大家非常诟病为什么中国互联网巨头关心着老百姓菜篮子那点事,而不是看火星。这是现在面临的局面,大家应该寻找新市场。

第一是人群。我过去投的探探,当时没有人认为能做起来。探探是夫妻两个人一起做的,女性创始人给产品注入了非常不同的特质,产品创作用女性角度考虑用户体验,让女性觉得安全舒服;而竞品陌陌典型是绝对男性主导的环境。对新人群的创新定义让探探成长非常好,最后陌陌只好以很高的价格收购了探探,因为自己做不过它。

拼多多和快手也是类似的例子。当年我们投了秒拍,快手在那时候做动图而不是视频,但它抓住了五环外的人群,这些人群一直被忽视。拼多多也是一样,我们投完京东以后认为电商故事到此结束了,因为美国在亚马逊之后基本在电商维度也没什么故事了,我们认为中国电商也是这样。因此电商这些年都纷纷去开拓新疆土,结果拼多多冒出来了,因为瞄准了长期被认为不具备价值的人群。企业提供关注和相应服务会认为这部分人群有非常大的力量,包括最近VC开始投资针对中老年人群的公司,过去大家认为他们没有商业价值,而近年价值逐渐体现。

第二是地域。从2007年我们从投资敦煌网开始,后来在出海领域投了一系列的公司,最后做的最好反而是SHEIN这家公司,几乎没被投资人看到的一家公司。SHEIN结合中国供应链优势扩展全球市场,现在发展到非常大规模。

我们投资的仓储物流领域的企业快仓被沙特阿美投资了。中东这些国家其实非常焦虑,他们很清楚石油是阶段性的,因此一直在寻找下一个增长点。其中阿联酋和沙特把未来作为全球物流中心作为国家战略之一,因为那边的空地非常多,非常适合欧洲、亚洲和非洲中心点做全球物流布局。

我跟中东主权基金打交道,有个很有趣的发现,主权基金的王子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对新科技非常痴迷,他们希望建立新的物流中心,希望从一开始用高科技实现无人化,帮助他们实现更高效率的物流。中国企业是他们未来合作的重点。

最后总结一下未来十年,这是今天的主题。刚才回顾了过去20年,未来十年中国企业应该怎么增长,我们认为三个方法让中国企业可以实现超越。

2020年之后如何开启下一阶段的增长?

化后发为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迅速商业化、不断试错、快速迭代

立足中国,放眼全球

后发优势以前大家不太认同,因为都讲先发优势,而中国后发优势非常明显。比如电商对中国零售业冲击比美国和欧洲大很多。

中国很多领域是后发的,因为相对我们是落后的,寻找发展机会时没有包袱会跑得更快。AI医疗、物流、还有机器人,我们在这些领域完全可以变成全球领先者。

第二怎么发展?我在硅谷工作前几年都认为“快速迭代”是错的,因为按硅谷的基金风格和创始人来看,产品和技术不达到99%成熟度不应该发布,那是对产品和用户不负责任,我们也一直秉承这个观点。我们曾经认为海南椰树牌椰汁包装非常丑陋,但现在已经成为潮流。以前我认为硅谷都是正确的,后来发现环境是不一样的。

中国路径,中国成功企业普遍做法是快速迭代,不管是技术还是产品。很多应用型的产品先让用户使用,因为中国用户接受度和宽容度是全世界最高的,很快给出回馈让企业马上调整产品。这个路径在应用模式时代已经很明显了,在技术时代更明显。

举个例子来说,像刚才说仓储物流机器人,中国公司在AI和机器人领域需要大量真实数据训练AI,也需要大量真实运营环境去磨合很多know-how,提前发布产品让它商用,比如我们投资的酷哇作为最快商业化的自动驾驶公司,进入低速自动驾驶领域,用城市低速行驶市政清扫车作为第一步,在应用中积累经验和数据的AI训练让产品远远超过别人。

中国AI在底层技术上跟美国有距离。但我们的产品用实操和应用可以弥补顶层技术的缺憾,因此产品不管是成本还是实际运营能力在一个阶段一定超过美国,这是中国公司目前必须有的能力。

最后,立足中国、放眼全球,这是最近让我非常感慨的。我们最近两年接触的创业者非常成熟,他们创业就是要做一家国际性公司,只是正好从中国开始而已,这是和上一代创业者一个非常大的思维不同。

我认为中国企业未来必须走国际化。我们现在跟日本七、八十年代非常像,但技术等各方面的全球化给我们的机遇比制造业时代好太多。很多领域的用户并不在乎产品是哪国制造的,用一个app不会关心是哪里开发的,只要好玩好用。云技术公司也在大量出海,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路不可阻挡,我们从数字化、机器人到大量智能设备领域的公司,都有望成为全球最领先的企业。

希望未来企业家都有这种雄心壮志,让我们能投出不但在中国最知名的企业,在全世界也是最知名的企业,谢谢大家!

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最近在忙什么,在看哪些赛道?

周炜:从去年开始,我们团队已经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硬科技赛道了,目前我们特别关注的是三个方向:

第一个是无人化,AI和机器人的结合,包括自动驾驶,智能物流设备等。认为中国和世界现在面临大量的问题,唯一的解决方案应该是AI和机器人的结合。

第二个就是数字化,比如数字医疗,因为医疗行业目前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发展,实际上面临很大的挑战,靠医疗行业传统的方式很难解决。我们作为具备技术背景的团队,希望应用技术优势帮助医疗行业解决问题。

第三个方向是全球化,我们希望投资那些面向国际市场,立志成为国际化大公司的项目。

您观察到这些年中国企业的管理和企业文化有哪些变化?

周炜:中国的企业家其实经历了好几代了。最早的一代,基本上是靠埋头苦干模式成长的,那个时代的企业他的文化特征也很不一样,类似冲锋式的。到了第二代更注重战略布局和战略思考,而不仅仅是低头看路。到第三代的时候,企业家越来越注重的是自己要有创新,不光是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还有战略创新。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第四代,第四代的企业家已经是世界级企业家的阶段了。他们从创业的初期,就已经考虑要创建一个全球化的企业,而不仅仅是中国的企业。

您青睐怎样的创业者?

周炜:一个优秀的创业团队,或者是创业者具备共同的特征,包括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很难被扑灭,他就是想创建一些东西,改变这个世界。我也看到很多连续创业者,创业成功了,过两年他会抑制不住地再做一件事情,这其实是企业家的精神火苗在燃烧。我们看创业者的时候,特别希望看到有这种精神的人。第二是领导力,主要体现在当企业面临困境的时候,他的团队能不能牢牢的凝聚在他的身边,渡过这个难关。第三点是创新精神,这一点在今天尤其重要。今天中国的企业已经彻底进入到一个创新的竞争的环境里了,在这种情况下,创新能力非常关键。 

创业与长期主义是否是矛盾的?

周炜:创业必须长期主义。我2009年在KPCB的时候投资的瑞尔齿科马上要上市了。从我第一轮作为第一个投资人投进去,已经12年了。喜马拉雅从我投的第一轮到现在,也有8年了。所以早期投资人必须要做长远的打算。部分企业从创业到成功到上市几乎都要八年左右,而上市以后也不代表它的征途就结束了。现在大量的企业,尤其是创新型的企业,上市的时候其实有很多增长的空间在继续,价值还远远没有达到应该体现的高度。作为投资人,我们能给企业提供的帮助还有很多,越来越多投资机构表现出对企业增长期过程的长期耐心。

本文为“知顿平台”(https://www.zdone.com)投稿文章,作者:HBRC-Lab,责编:青青,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注明文章原始来源。如有疑问,请您联系我们。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知顿slogan
2021-11-26 17:20:05
CCV周炜:迈向下一个充满希望的十年
科技 本文转载自:哈佛商业评论Lab

文章来源:哈佛商业评论Lab

2021年10月28日,《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未来管理大会”在北京瑞吉酒店成功举办。“未来管理大会”立足于我们对商业世界的百年研究和管理洞察,汇聚国际知名学者、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及各行业精英人士,以更生动、更具活力的方式,探索发展的方向,致力于长青的未来。

创世伙伴CCV创始合伙人周炜做了题为“如何迈向下一个充满希望的十年”的主题演讲。从事VC投资14年,高达30%的独角兽命中率让周炜享誉创投圈。喜马拉雅、京东、京东数科、宜信、探探、启明星辰、明略科技、数坤科技、酷哇、快仓、冰鉴科技等都是他早期投资挖掘的公司。

“无人化(所有AI机器人以及对简单重复劳动进行替代的技术解决方案),数字化(各行各业利用技术突破壁垒瓶颈),全球化(产品和视野剑指全球市场目标成为未来全球巨头,是的,属于中国创业者的全球时刻到了)是我们未来十年的投资主题。”-周炜表示。

手绘:羽墨

对话周炜先生 :

您最近在看哪些赛道?

中国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有哪些变化?

您青睐怎样的创业者?

创业与长期主义是否矛盾?

创世伙伴CCV创始合伙人周炜分享了如何迈向下一个充满希望的十年。从事VC投资14年,高达30%的独角兽命中率让周炜享誉创投圈。喜马拉雅、京东、京东数科、宜信、探探、启明星辰、明略科技、数坤科技、酷哇、快仓等都是他早期投资挖掘的公司。#未来管理大会

视频号

《迈向下一个充满希望的十年》,是我今天演讲的主题。

回顾过去我在90年代初在大学开始参与创业。第一份工作跟伙伴一起创业11年,后来经历了起起浮浮:第一家公司很早就上市了,第二家公司在2005年卖掉了。后来我想走更专业的路线,所以去沃顿商学院读书,跟几个合伙人在中国创立了KPCB基金(编者注:KPCB成立于1972年,是美国最大的风险基金之一),领导KPCB在中国的TMT投资,2017年带领TMT团队创建了创世伙伴CCV。

作为本土创业者、硅谷基金管理者和现在本土基金管理者,我观察了中国创投将近30年,发现很多重要变化。首先我想分享大趋势的变化;第二是想和大家回顾一下过去20年中国创业、创新和投资怎么驱动中国增长,这是一个大框架的回顾;第三探讨未来十年中国企业如何增长。

结合今天的话题:未来到底是什么样的。我是科幻的忠诚爱好者,科幻作家的工作是把未来各种可能性描述给我们,我们作为投资人应该做的事情是想办法投资出其中最好的未来,规避最坏的未来。

拐点已经到来。曾经中国创新、创业和投资一直跟着美国的路走,最近我们看到双方路径越来越不一样:以前我们是模仿,现在是领先。我投的一家AI医疗公司数坤科技已经准备上市了。他们跟技术投资人讨论上市进度过程中发现,美国技术投资人始终在问一个问题:这个项目在美国找不到对标。以前我们在中国的项目很容易可以找到美国的对标,比如京东—亚马逊、淘宝—eBay,现在我们已经走在前面了。

国际形势下的必然格局,不仅驱动中国创新创业自身力量产生的拐点到来,也促进了国际形势拐点的到来。在这个情况下,我们需要仔细想清楚中国企业下一步怎么发展、怎么增长。

我总结了2000-2020年增长战略四部曲,和大家分享。

埋头苦干实现增长

战略布局实现增长

技术创新实现增长

寻找新市场实现增长

第一部曲:Copy to China+埋头苦干

2000年是中国真正意义上创业、风险投资开始的年份,前十年中国企业家是埋头苦干的年代。我们称之为Copy to China+埋头苦干。

作为投资人比较憋屈。我在第一次创业的时候,第一份工作是设计中国第一代本土知识产权的POS机。我1993年在大学时做的,拆了两台进口POS机做反向工程研究。这种现象延续了漫长时间,2000—2010年中国伟大的创业公司几乎都有模仿对象。

在中国企业成功的要素是什么?在那时候,是对商业模式有足够的理解。那时候信息不像今天这么通畅,谁最先了解透彻、谁在中国干得最扎实,谁就有优势。在那时候并不需要创业者有强烈的创新能力,只要找对一个模式并让自己成为中国最会执行这个模式的人,就赢了。中国很多巨头是那时候开始起来的。

第二部曲:战略布局谋增长

第二步是战略布局谋增长,这是有趣的时代。第一个例子举一下京东,京东是我之前投资一家企业,我为这家企业的成长感到自豪。这家公司一开始绝对靠埋头苦干做起来的,但是它在今天已经形成自己的模式。我们一直讲模式实际上是有优劣的,百度、淘宝、腾讯模式本身先天具有大量的优势,一旦形成规模效应以后很难推翻。京东模式是B2C为主的模式,先天并没有另外三家公司那么有优势,但到今天仍然牢牢站在巨头一线行列里,靠的是什么?除了之前埋头苦干以外,最重要是在几个战略布局上做得非常成功。

当年京东自建物流的情况我很清楚,2009年面临了很多同行的嘲笑。京东当年说要大力投入自主物流体系,某家当时的龙头电商表示绝对不自建物流。然而京东股东和董事会非常坚持,刘强东非常坚定,我们也支持,最终京东在物流上做了巨大投入。

京东服务基于自有物流体系,制造了其他竞争对手难以望其项背的竞争壁垒。阿里系在菜鸟布局了很多年,到今天仍旧远远不能达到这个标准。关注品质,并且需要早上订单下午拿到的用户一定会选京东。换句话说,京东推动中国电商的服务质量远远超过了美国。美国亚马逊服务在15年前的速度,和今天一模一样。这种战略布局让京东在简单B2C模式往上冲了一步,变成更牢固的巨头,虽然天生商业模式和另外三家比起来有一定的弱势。

腾讯运营的是熟人网络,这是它的核心,非常牢固。换句话说让用户迁移所有朋友到新的社交平台是非常难的,因此这个模式先天有优势。后来腾讯以投资布局生态。今天腾讯看起来,做到这个规模可以说微信很强大、支付很强大、游戏很强大,其实所有一切都是基于不停战略布局、不停做投资。中国1.5线或者2线的很多巨头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是腾讯,这个体系给了腾讯非常强大的力量,也给未来增长提供强大动力。腾讯更像是投资公司,以投资作为战略布局让自己持续增长并且维护自己的护城河。

小米,我认为到今天为止大部分是在做IoT。我跟小米高层有一些沟通,因为我们一直想投资智能家居,让家里所有设备通过一套系统全部智能化,然而我们迟迟没有敢投。原因是小米一旦开始在上面发力,可能很轻松把别人干掉了,因为此小米在智能硬件产品品类是最全的,通讯协议各方面都做得很完善。小米本身先天优势在IoT方面,而生态系统是围绕所有智能硬件的布局。

喜马拉雅,我8年前投资的一家公司。当时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投它,因为那时候它在音频领域排在第四名。而现在喜马拉雅是公认最大的,它怎么做到的?原因在于它在UGC和IoT布局上走得最快、走得最早。

第三部曲:技术创新实现增长

2015年之后中国出现技术创新,以前真的没有。曾经我在硅谷参加微软大会,微软副总裁非常不客气,问KPCB在现场最有名,这么知名的基金为什么在中国要投抄我们美国模式的公司,差点就说偷了。

我们只能很礼貌地用外交式的语言说每个国家有自己的发展历程解决一个问题,当然面子并不好看。我自己本身是物理电子技术专业的,作为硬技术背景的人,天天投模仿别人模式的东西,我也不是那么自豪。

每个国家有自己的经历和过程。2015年开始我们看到中国创新,2012、2013年中国模式创新开始了。比如唱吧这个项目,我们当时带回美国硅谷,当时美国人理解不了,因为美国人不唱卡拉ok,更不要说拿着手机在家里唱卡拉ok,这是基于中国文化新的商业模式而成立的,包括喜马拉雅当时也是一样。他们认为这个项目没有前景,看喜马拉雅认为是广播,当时他们都不相信喜马拉雅能做到今天这个规模。实际上,2015年模式创新出现了,技术创新也出现了。

技术创新逐渐带来了企业的增长。在这之前中国巨头公司几乎没有因为技术领先而成功的,之前成功的巨头公司用非常强大的运营能力、团队拼搏精神取胜,纯粹靠技术取胜的几乎没有。而我们现在看到巨头比如字节跳动,我认为它的成功是技术的成功。

为什么?举个例子,投完喜马拉雅我紧接着投了秒拍,秒拍是当时视频第一波的绝对赢家,打败了所有对手。而敌人从我们没看到地方来了。字节原来是做信息流文字,不做视频,后来字节用自己的智能分发技术和海量用户天生流量优势,瞬间达到了第一名。我们也曾经认为我们可以跟它对抗,我们招聘AI算法的工程师去解决分发的问题,到最后发现算法的能力跟他们比有很大的差距。字节的胜利是算法的胜利。

这种优势在今天是一个很兴奋的现象:中国公司终于可以用技术赢了。之前赢有各种原因,包括老外很多时候告诉我们中国互联网公司成功是因为政府保护你们,我认为这是无稽之谈。至少今天看到他们承认了,这是技术的胜利。

同时我举个例子,数坤科技也是一样的,完全靠技术取胜,没有任何花架子。在AI影像诊断方面,他们进驻医院已经1200家,从投完到现在不到3年时间进展是非常惊人的。疫情对AI诊断的推进有助力,因为疫情期间很多医院愿意采用帮助他们更有效率、更高准确率的手段。中国AI影像和数字医疗公司有机会在全世界领先。在美国目前没有这样的上市公司,这种技术本身完全可以走出国门到全世界去竞争。

技术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包括大疆也是技术领先型的优势企业。在智能仓储物流方面中国企业很有机会成为全球智能仓储物流方向最领先的企业,我们在这个赛道布局的几家企业,都走得非常好,而且也走出了国门。


第四部曲:寻找新市场实现增长

2020年之后中国企业需要寻找新市场从而获得增长。对于投资人和互联网创业者,目前的形势如同《三体》的黑暗森林,中国创业环境就是这样。我把这本书英文版买了无数本送给硅谷KPCB的同事,让他们了解中国和美国市场不一样。不管怎样,黑暗森林存在因为宇宙不够分了。今天大量企业面临的问题也是市场太饱满了,所以才会出现大家非常诟病为什么中国互联网巨头关心着老百姓菜篮子那点事,而不是看火星。这是现在面临的局面,大家应该寻找新市场。

第一是人群。我过去投的探探,当时没有人认为能做起来。探探是夫妻两个人一起做的,女性创始人给产品注入了非常不同的特质,产品创作用女性角度考虑用户体验,让女性觉得安全舒服;而竞品陌陌典型是绝对男性主导的环境。对新人群的创新定义让探探成长非常好,最后陌陌只好以很高的价格收购了探探,因为自己做不过它。

拼多多和快手也是类似的例子。当年我们投了秒拍,快手在那时候做动图而不是视频,但它抓住了五环外的人群,这些人群一直被忽视。拼多多也是一样,我们投完京东以后认为电商故事到此结束了,因为美国在亚马逊之后基本在电商维度也没什么故事了,我们认为中国电商也是这样。因此电商这些年都纷纷去开拓新疆土,结果拼多多冒出来了,因为瞄准了长期被认为不具备价值的人群。企业提供关注和相应服务会认为这部分人群有非常大的力量,包括最近VC开始投资针对中老年人群的公司,过去大家认为他们没有商业价值,而近年价值逐渐体现。

第二是地域。从2007年我们从投资敦煌网开始,后来在出海领域投了一系列的公司,最后做的最好反而是SHEIN这家公司,几乎没被投资人看到的一家公司。SHEIN结合中国供应链优势扩展全球市场,现在发展到非常大规模。

我们投资的仓储物流领域的企业快仓被沙特阿美投资了。中东这些国家其实非常焦虑,他们很清楚石油是阶段性的,因此一直在寻找下一个增长点。其中阿联酋和沙特把未来作为全球物流中心作为国家战略之一,因为那边的空地非常多,非常适合欧洲、亚洲和非洲中心点做全球物流布局。

我跟中东主权基金打交道,有个很有趣的发现,主权基金的王子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对新科技非常痴迷,他们希望建立新的物流中心,希望从一开始用高科技实现无人化,帮助他们实现更高效率的物流。中国企业是他们未来合作的重点。

最后总结一下未来十年,这是今天的主题。刚才回顾了过去20年,未来十年中国企业应该怎么增长,我们认为三个方法让中国企业可以实现超越。

2020年之后如何开启下一阶段的增长?

化后发为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迅速商业化、不断试错、快速迭代

立足中国,放眼全球

后发优势以前大家不太认同,因为都讲先发优势,而中国后发优势非常明显。比如电商对中国零售业冲击比美国和欧洲大很多。

中国很多领域是后发的,因为相对我们是落后的,寻找发展机会时没有包袱会跑得更快。AI医疗、物流、还有机器人,我们在这些领域完全可以变成全球领先者。

第二怎么发展?我在硅谷工作前几年都认为“快速迭代”是错的,因为按硅谷的基金风格和创始人来看,产品和技术不达到99%成熟度不应该发布,那是对产品和用户不负责任,我们也一直秉承这个观点。我们曾经认为海南椰树牌椰汁包装非常丑陋,但现在已经成为潮流。以前我认为硅谷都是正确的,后来发现环境是不一样的。

中国路径,中国成功企业普遍做法是快速迭代,不管是技术还是产品。很多应用型的产品先让用户使用,因为中国用户接受度和宽容度是全世界最高的,很快给出回馈让企业马上调整产品。这个路径在应用模式时代已经很明显了,在技术时代更明显。

举个例子来说,像刚才说仓储物流机器人,中国公司在AI和机器人领域需要大量真实数据训练AI,也需要大量真实运营环境去磨合很多know-how,提前发布产品让它商用,比如我们投资的酷哇作为最快商业化的自动驾驶公司,进入低速自动驾驶领域,用城市低速行驶市政清扫车作为第一步,在应用中积累经验和数据的AI训练让产品远远超过别人。

中国AI在底层技术上跟美国有距离。但我们的产品用实操和应用可以弥补顶层技术的缺憾,因此产品不管是成本还是实际运营能力在一个阶段一定超过美国,这是中国公司目前必须有的能力。

最后,立足中国、放眼全球,这是最近让我非常感慨的。我们最近两年接触的创业者非常成熟,他们创业就是要做一家国际性公司,只是正好从中国开始而已,这是和上一代创业者一个非常大的思维不同。

我认为中国企业未来必须走国际化。我们现在跟日本七、八十年代非常像,但技术等各方面的全球化给我们的机遇比制造业时代好太多。很多领域的用户并不在乎产品是哪国制造的,用一个app不会关心是哪里开发的,只要好玩好用。云技术公司也在大量出海,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路不可阻挡,我们从数字化、机器人到大量智能设备领域的公司,都有望成为全球最领先的企业。

希望未来企业家都有这种雄心壮志,让我们能投出不但在中国最知名的企业,在全世界也是最知名的企业,谢谢大家!

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最近在忙什么,在看哪些赛道?

周炜:从去年开始,我们团队已经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硬科技赛道了,目前我们特别关注的是三个方向:

第一个是无人化,AI和机器人的结合,包括自动驾驶,智能物流设备等。认为中国和世界现在面临大量的问题,唯一的解决方案应该是AI和机器人的结合。

第二个就是数字化,比如数字医疗,因为医疗行业目前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发展,实际上面临很大的挑战,靠医疗行业传统的方式很难解决。我们作为具备技术背景的团队,希望应用技术优势帮助医疗行业解决问题。

第三个方向是全球化,我们希望投资那些面向国际市场,立志成为国际化大公司的项目。

您观察到这些年中国企业的管理和企业文化有哪些变化?

周炜:中国的企业家其实经历了好几代了。最早的一代,基本上是靠埋头苦干模式成长的,那个时代的企业他的文化特征也很不一样,类似冲锋式的。到了第二代更注重战略布局和战略思考,而不仅仅是低头看路。到第三代的时候,企业家越来越注重的是自己要有创新,不光是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还有战略创新。我们现在已经进入第四代,第四代的企业家已经是世界级企业家的阶段了。他们从创业的初期,就已经考虑要创建一个全球化的企业,而不仅仅是中国的企业。

您青睐怎样的创业者?

周炜:一个优秀的创业团队,或者是创业者具备共同的特征,包括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很难被扑灭,他就是想创建一些东西,改变这个世界。我也看到很多连续创业者,创业成功了,过两年他会抑制不住地再做一件事情,这其实是企业家的精神火苗在燃烧。我们看创业者的时候,特别希望看到有这种精神的人。第二是领导力,主要体现在当企业面临困境的时候,他的团队能不能牢牢的凝聚在他的身边,渡过这个难关。第三点是创新精神,这一点在今天尤其重要。今天中国的企业已经彻底进入到一个创新的竞争的环境里了,在这种情况下,创新能力非常关键。 

创业与长期主义是否是矛盾的?

周炜:创业必须长期主义。我2009年在KPCB的时候投资的瑞尔齿科马上要上市了。从我第一轮作为第一个投资人投进去,已经12年了。喜马拉雅从我投的第一轮到现在,也有8年了。所以早期投资人必须要做长远的打算。部分企业从创业到成功到上市几乎都要八年左右,而上市以后也不代表它的征途就结束了。现在大量的企业,尤其是创新型的企业,上市的时候其实有很多增长的空间在继续,价值还远远没有达到应该体现的高度。作为投资人,我们能给企业提供的帮助还有很多,越来越多投资机构表现出对企业增长期过程的长期耐心。

本文作者:HBRC-Lab

好文章,需要您的鼓励

知顿slogan
下一篇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