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买,别买,千万别买”。
每次有人向小彭打听燕郊房子的时候,小彭都要先向对方泼一盆冷水。
2017年,在京工作多年的小彭终于想到了置业,“再不买房你就更买不起了”,这样的话听多了,难免着急,但是北京的房价又实在高攀不起,于是他就把目光转向了“北京睡城”燕郊,这里距离天安门,只有30多公里,虽然地处河北,但早就是“精神上的北京”。
在不少小区已经快进入到3万区间的当口,小彭终于在燕顺路附近以2.5万/㎡的单价,拿下了一套小三居,付完首付成为“有产者”之后,他也成了一名房奴,每月1.2万的房贷着实很累,但是想到有房了,还是开心啊。
当时大家都非常乐观,京津冀一体化,中介们纷纷鼓吹,以燕郊的形势,迟早向隔壁的通州看齐,这里的地理位置、地铁规划以及并入北京的传言,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那时候房子不是一般好卖。
好景不长,转折也在2017年来临了。
到了年底,小彭小区里卖房子的人开始多了,价格一路走低,从2.5万到2万,各种报价都有,到现在,二手房的报价已经到了1.8万,小彭的房子已经跌掉了一个首付,最近又有邻居报出了1.5万的价格,前景一点不看好。
卖吧,不好卖还赔钱;等着,可能更赔。
这情势下,地产商们也着急,包括燕郊在内的“北三县”宣传又卷土重来,不少没售出的老盘和一些刚出炉的新盘,都打上了“不限购”的噱头,不限户口,不限社保,只为了能卖出去,怎么看都是最后的疯狂,能捞一笔是一笔。
这一切都是怎么发生的呢?
其实自打2011年北京开始限购之后,“环京”就成了炒房的一个重要去处。
河北省的存在感一直很弱,光芒都被周围的京津掩盖着,但也有例外,比如“北三县”,这块被戏称为河北“飞地”的房价超过了它上级的廊坊市,一直向北京看齐,高点的时候,是河北之最。
这样的地方,还有不少,有五六年的时间,饥渴的投资客们开始按地图炒房,绕着北京的固安、永清、霸州、高碑店、涿州、怀来轮流被关注,这些地方狂飙突进,建了一大批“北京概念房”。
● 北三县不用说了,“并入北京”的概念炒了这么多年了,经久不衰;
● 固安县在北京新机场项目开始后,就跟上了脚步;
● 永清县、高碑店据说是承接了北京的一些挪走的批发市场;
● 高碑店的白沟因为靠近雄安新区,顺带着搭上了“北京+雄安”的双重概念。
而其余的,纯粹是因为距离北京近,就连天津的武清和宝坻,都是因为北京概念涨起来的。
涨是真涨,在2017年的高峰时刻,廊坊全市10个区县市的均价都过万,距离北京越近房价越高,郊县区的价格超过市区很平常,燕郊更是走出了独立行情。
但拐点一过,各种期望都落空,跌惨了的岂止燕郊。
从2017年的下半年开始到现在,环京均价下跌超过30%是很平常的事儿。
永清跌的最多,香河其次,均超过了50%,三河、大厂、涿州跌幅超过40%,而且当年让人尝到甜头的房价倒挂也没有了,现在这些地方新房价格基本上超过二手房,也就意味着,一味地抢新房已经不赚钱了。
这里面,永清县最惨。
55%只是均价的跌幅,如果具体到个别炒作水分大的项目,跌得更惨,腰斩之后再腰斩都是有的。
在永清,有不少大盘,环京概念起来的时候,不少开发商的布局很快,划一片地,盖楼,建大盘甚至超级大盘,因为地价便宜,大家都憋着大挣一笔。
那时候公布出来的规划图,看上去就是密密麻麻的一片楼,有的项目楼号甚至过百,开盘价也是节节高,撩拨买房人赶快掏钱。
某京籍开发商在永清规划了一片生态城,从别墅、洋房再到板楼、公寓,各种形态基本上全齐了,那价格也在短期内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涨。
● 2015年8月开盘的时候,均价6100元/㎡,当时永清的均价只有5000元;
● 到了2016年的8月份,这个项目的均价已经是1.4万了,一年涨了130%;
● 两个月以后,均价又涨2000元,真是做到了一天一个价。
那时候,这地方车满为患,北京的客户一车一车往售楼处拉,门口需要保安指挥,里面也是人挨人,都是抢房的。
开发商一看这架势,那价格还得涨!
到了9月底,小区均价就破2万了,到了2017年3月,这里的价格达到了峰值的2.6万,只不过持续的时间很短,6月份就回落至2万-2.3万。
房价炒出了股市的味道。
趁着这一波,这个超级大盘的板楼和洋房已经卖得差不多了,开发商的宣传重点转向1.65万的商住公寓。
此后的价格宣传战没有了,因为这里的房价一路走低,2.3万,2万,1.7万……
为啥会这样呢?
原因也挺简单的,限购政策纷纷出台、金融政策不断紧缩、规划预期基本无望,几个因素加一起,直接没了接盘侠,房价根本撑不住。
高价抢了房的业主没多久就后悔了,现在,小区的二手房已经跌到了8000多,如果急售,那么6000多的价格也是可以挂的,能卖出去就行。
从2.6万到8000元,70%的钱都亏掉了,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要亏250万,多讽刺的数字啊。
太惨痛了,很多砸锅卖铁买房的人就不干了。
不久前,永清某楼盘的业主开始组织维权,部分业主号召“断供”,来逼迫开发商退房,并且在各种渠道投诉开发商欺诈,归根结底,现在的价格已经跌得比买时还低了。
实话说,各种质量问题、交付问题的维权,还算是在情理之中,但是这种价格涨跌的维权,一直都处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
白纸黑字、愿打愿挨,这事儿本没什么置喙的余地,但是损失那么一大笔钱,放在谁身上,都是难以承受的,别说70%,就是30%,都够业主和银行心惊一阵子的。
只是断供也威胁不了开发商啊,当初的卖房款人家收了,断供了银行收一堆房子还得处置,打折出售不知道便宜了谁。
实际上,无论是环京还是环沪,还是目前更加热门的环深,光按“地图炒房”这事儿就一直不靠谱,跨区域买房还是有很多功课要做的:
● 买房不是跟风的事儿,炒房也不是,自己买的时候,到底是在峰顶还是半山腰,得搞清楚,跟着别人一窝蜂杀进去,很容易成接盘侠;
● 实地走一走,起码向当地人问一嘴,这里收入多少,靠什么维持,哪里是中心,哪里是郊区,新房什么行情,二手房是咋卖的;
● 顺便问问自己,现在自己住吗?未来有人住吗?
至于那些中介的忽悠更不能听啊,政策的事他们说了能算吗?北京使劲控制人口都控制不住,还把河北一块地圈进来让你政策套利?这跟听消息炒股一样,只能被套。
问清楚了、想好了,再下手也不晚,可惜,在最热的那个时段,很少有人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