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一天晚上,平安发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
截至2020年9月30日,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086.92亿元,同比增长4.5%,年化营运ROE达到20.9%,总体上延续了上半年以来的稳定势头。
对肩负着价值投资者们信仰的行业巨头来说,能否在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下保持稳定,这是对市场至关重要的定海神针。换句话说,稳中有进才是巨头们给投资者吃下的定心丸。
好在,平安不负众望得延续了一如既往的稳定势头。
从1988年起年营收522万元的始于“微末”,到如今万亿体量的行业巨无霸,中国平安无疑是改开40年中成长起来的最令人瞩目的企业之一。
作为一个有着三十多年悠久历史的全牌照综合控股公司,平安的一举一动自然备受业内关注。
从长期来看,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给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边是国民不断增强的健康意识,另一边是持续释放的内需潜力,这都给集团增添了前进的新动能。
在诸多领域持续不断的投入之下,平安集团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就在几个月前发布的《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平安还斩获了2020年“全球保险业品牌价值第一”、“全球金融企业排名第二”这两项殊荣,业绩稳定、品牌价值也在稳步提升,未来的平安值得期待。
尽管在今年的疫情中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凭借着近年来对线上线下业务融合的推进,平安也体现出了行业巨头应有的定力。
用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的话来说,“上半年凡是不需要面对面的业务,都在高速增长”。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是与互联网平台深度绑定、互为犄角的产险业务:
借助平安产险在风控政策、客户管控、保后管理等方面的强化管理措施,以及中国最大的汽车工具类APP提供的庞大客户群体,集团的产险业务也实现了规模的不俗增长——
尽管由于行业竞争加剧等原因,产险的综合成本率有所上升,但在2020年前三个季度,平安产险还是实现了2194.9亿元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1.5%。
作为集团收入结构中的重头戏之一,平安的寿险业务也在不断的改革中找到了新的发展动能。
为什么要改革?在这一点上,集团上下是有着明确共识的。
近年来,宏观环境和人口结构等诸多领域的变化都对保险行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破不立,破而后立,所以嗅觉敏锐的平安早早就确立了四个重要的改革方向:
● 一是改发展模式,由以前的重规模到重“规模+质量”;
● 二是营销体制改革,提升代理人质量,用数字化赋能;
● 三是产品改革,打造更有温度和场景的寿险服务;
● 四是渠道改革,融合线上和线下。
在不少业内人士的眼中,这四个方向既切中了寿险业务的重中之重、也契合了集团本身的独特优势,算是摸准了时代发展脉搏的神来之笔,当然效果也是很显著的:
经过了这几年的积累,如今的平安寿险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愈发精干的代理人队伍了——
通过对高学历销售团队的培养,以及用管理、销售双线的职业发展规划增强代理人的归属感,平安建立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精简规模、提升队伍素质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
根据平安三季报中公布的数据,集团寿险代理人数为1048469人,比上一年精简了近10%;在寿险管理人办法不断落地的同时,优才人力的比重也逐年增加,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靠着高素质的代理人队伍、渠道和产品的改革优化驱动销售收入规模的增长,收入增长又反过来促进代理人队伍的发展和壮大,这是一个已经走通了的正向循环。
除了集团引为依仗支柱的保险业务之外,平安的科技业务也是未来值得关注的一大看点。
随着科技战略持续深化,平安在科技板块的各项业务纷纷保持了不俗的增速:2020年前三个季度,集团科技业务的总收入达到了650.28亿,同比增长8.3%。
科技业务的不断增长,离不开集团在科技研发领域一以贯之的持续投入。
早在2018年,集团就曾公开表示会将收入的1%用于金融科技及医疗科技的研发。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平安累计共投入70亿美元、未来十年预计还将有150亿美元不断追加。
诸多事实已经证明,对科研的持续投入和发力,最终会反哺到业务上。得益于对科技创新的持续投入,集团也迎来了回报的高峰期:
就在这个月初,集团旗下的陆金所成功赴美IPO。作为平安金融生态圈中的一员,陆金所不仅在资本市场上备受关注,也促进了集团各业务间的相互协同联动;
与此同时,早在2019年就在纽交所上市的金融壹账通也表现不俗,不仅在2020年8月入选了2020IDC中国Fintech 50强榜单,还在2020年9月荣获IFTA2019年度金融科技成就大奖。
除此之外,中国平安还积极开拓汽车之家、平安智慧城市业务及平安好医生、平安医保科技等科技业务,在诸多“黑科技”的加持下,近年来声名渐显的智慧医疗业务也是捷报频传——
以平安AskBob AI医生为例,这个汇集了人工智能和医学领域科技成果的“智慧医生”不仅在WMT2020生物医学翻译比赛中战胜了来自华为、百度、腾讯、谢菲尔德大学等20多家国际知名公司、学术机构的对手,还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办的国际顶级生物医药发现比赛中夺魁;
通过文献翻译、药物选择等领域得科技支撑,平安AskBob AI医生也有了不俗的诊疗能力,甚至在全国最大的心血管专科长城会的人机治疗大赛中击败了来自三级医院、诊疗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对手,实现了长足的跨越。
在未来,平安医疗生态圈将构建技术、产品、服务为一体的“智能医疗体系”,赋能更多的医生和科研机构、实现更大规模的业务覆盖,这也是医疗科技落地生根的应有之义。
各个领域的科技成果汇集在一起,不仅为集团的业务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撑、也在用户方面实现了显著的增长——
截至2020年9月末,平安已经为超过2.14亿个人客户提供了各领域业务的优质服务,较年初增长近7%。
对这个经历了几十年风雨的巨头来说,稳健经营是基础、业务改革是抓手,以科技赋能金融与生态则是在未来实现快速增长愿景的独特引擎。
不过对科技的投入和重视,并不代表放弃了应有的文化和温度。
在2020年高峰会上,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先生以一封《不忘初心,25年再出发》的长信说出了集团的坚持和愿景——既抓科技,也要讲工匠精神。
科技,这自然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市场环境、客户需求和竞争格局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是寿险还是其他业务方向的变革都迫在眉睫;
也正是在这种居安思危的思想鼓舞下,集团早早就启动了寿险领域的改革进程。“打破重组”是为了“涅槃重生”,这也是自深圳走上世界舞台的平安身上流淌着的变革品质。
当然了,“不忘初心”也依旧牢牢扎根于集团上上下下的心中。
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尽管中国已经成为亚洲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规模的寿险市场,但相比欧美等成熟市场,中国寿险业内似乎也仍存在急功近利、粗放经营的短板。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办法同样写在信中:
“要树立坚持不懈、精益求精、细致入微的’工匠精神’,以客户至上为荣,以急功近利为耻,以诚信服务为荣,以浮躁冒进为耻,以精细管理为荣,以简单粗放为耻。”
在科技赋能的战略支持下,在工匠精神的集体坚持下,在文化经营的共同努力下,这不仅是集团上下的共同愿景、也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应有之义。
一边通过“金融+科技”未雨绸缪、一边发力养老、在线诊疗等业务布局未来,平安正在逐步探索出一条前所未有的“可持续增长”之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象也能随风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