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伯虎
编辑:刘鹏遥
美编:羽墨
10月8日,有两个主角承包了整个互联网的热搜。一个是美团,一个是联想。
前者因为涉嫌垄断,被罚款34.42亿元。后者因为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被骂上热搜。
照理说,取消IPO也屡见不鲜。像今年准备上市的吉利、喜马拉雅、keep都取消了IPO计划。
但为什么联想被骂得最惨?
10月8日,上交所披露信息显示,因发行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或者保荐人撤销保荐,联想集团科创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终止”。
随即,议论声沸沸扬扬,“联想不能再让他联想!”、“绝不能让人神共愤的联想再为所欲为了!”
手绘:羽墨
为什么筹备了大半年,联想低调申请上市结果又取消?为什么一个号称搞科技的公司,引来这么多的质疑?联想,怎么了?
躺在电脑上的联想
按联想的计划,这次登陆科创板,准备募资100亿。但像联想集团这种IPO“一日游”的情况,可以说从没有出现过。
9月30日晚,联想科创板IPO一事才获得受理,除去十一假期的休息时间,也就是仅经历了一个交易日便宣告结束。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但让伯虎财经更为震惊的是,联想各大高管的天价年薪也随之被披露出来。
2020年,联想高管薪酬高达11.8亿元,30多个高管仅工资一项,就拿走了联想集团近1/3的利润。其中,联想集团CEO杨元庆的薪酬连续多年超过1亿,退休的柳传志依旧每年领取约1亿的薪酬。
(图源:网络)
伯虎财经猜想,天价薪酬或成为了此次企业按下科创板“暂停键”的关键。
而在披露的这30多个高管里面,身份十分国际化。如公司执行副总裁及首席财务官Wong Wai Ming先生为英国国籍。
特别是,Wong Wai Ming本人的持股比例远高于这份名单中的其他人士,仅次于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杨元庆。
抛开国籍不说,上市,永远是一个公司造富的高光时刻。
照理说,联想应该大肆宣传才对,但吊诡的是,联想申请科创板IPO,就像黎明前的静悄悄,静谧无声。
从前面来看,多少能看出一些端倪。
不禁疑惑,一个退休的企业老总一年能拿到1亿左右的薪酬,联想这么赚钱吗?
相比华为、中兴,联想的年纪要更大。这家成立于1984年的企业,并不年轻,更不要说成立于1991年的格力电器,成立于2010年的小米之类了。
但与之比较的,格力研发出了空调压缩机、华为中兴有自己的集成电路设计研发、海信集团在搞自研光芯片和视频芯片,就连后来出现的小米科技都知道搞松果芯片。
而联想呢?
众所周知,联想是一家靠着电脑组装发家的公司,它甚至被称为是“全球最大的电脑组装厂”。时隔37年,电脑依旧是联想的营收大头,贡献了近90%的营收。
在国内一线科技公司中,联想是唯一一家把PC作为支柱业务的。华为、小米等厂商尽管也推出了笔记本电脑,但均作为核心的手机产品线的延展,营收占比并不大。
躺在电脑上的联想,这么多年可以说是吃尽了红利。直到华为出现。
2016年,华为发布笔记本产品以来就给联想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据群智咨询公布的2020年Q1的数据显示,联想、华为分别占有国内笔记本电脑市场31%、16%的市场份额,2019年Q4它们的份额分别为33%、11%,显然联想明显下滑,而华为则大幅上涨。
近年来PC业务利润低下,2018~2020财年联想净利润率仅为1.2%、1.6%和2.1%。
当然,宣称有专利技术的联想,也推出了AR/VR(增强现实/虚拟现实)设备、智能门锁、投影仪之类的产品,概念上固然更加契合,但并非主业,也称不上是拳头产品。
而云计算方面,联想近年来在数据中心领域取得不小进展,全球市场份额跻身前五。但这块业务的营收占比仅为10%左右,每年波动很小。
而正是这样一家以销售PC和手机为主业的公司,却在招股书中重点包装非核心业务的故事,跻身科创板。
实在令人迷思。
搞技术不如搞贸易?
为什么说联想一直躺在电脑上?
倒回到2011年,中兴、华为、酷派主导了国内市场。次年联想通过全渠道、多产品线的布局,市场份额暴涨了536%,手机销量甚至一度超过电脑。
也就是从那时起,“中华酷联”的格局正式形成。
往后,四家公司的命运截然不同。中兴手机销量市场份额不及1%、近80%利润依托运营商定制机的联想产品矩阵和发展路线混乱、酷派甚至是销声匿迹,92%以上的业务都放在了海外市场。
只有华为,继续做大做强。
早在创始人的选择上,就注定了他们未来截然不同的命运。
联想成立的第十年,柳传志与时任联想“二把手”的倪光南发生了一场巨大冲突,史称“柳倪之争”。
原因是两人在“贸工技”还是“技工贸”上起了重大争执,摆在柳传志面前的有两条道路:选择“贸工技”,即强化贸易代理,少量研发;或选择“技工贸”,大量投入研发,对标国际水平,争取与国际大厂一争高下。
“要利用手中的市场优势,你想卖产品吗?我帮你卖;我这里劳动力成本低,可以加工;然后我再学技术,从实用技术到自主开发,这样就过来了,我们的技术也是最符合市场的了,不会无的放矢。”
柳传志,最后选择了“贸工技”。
一场颇为惨烈的争执,最后以柳传志赢得所有高管支持,倪光南被逐出局收尾,从此,联想取消总工程师一职。 在当时,联想也几乎取消了全部研发的投入,专心做贸易代理。
而在柳传志决意带领联想走“贸工技”道路的这一年,华为成立了中央研究部,专门研发通讯芯片。
与柳传志的选择不同,任正非最后选择了“技工贸”。先是上世纪90年代,华为不顾陷入资金危机的危险,赌上所有进行交换机的芯片研发。
紧接着,2004年,任正非决定将华为研发部独立,成立全资子公司海思半导体。比起同年联想收购IBM“立竿见影”的效果,海思的作用显然要滞后得多。
很多年后,得益于海思的积累,华为成为所有国产手机品牌中唯一能够独立于高通、三星与联发科,使用自有芯片的一家厂商。
而联想这些年做得最多的事是,买买买。收购、并购、投资,也应和了柳传志的那句“做大”。
为什么联想上科创板引来这么大的质疑声?
我们都知道,科创板是专门为培育中国新兴高科技企业而设立的,它是有门槛的。
比如,做房地产的碧桂园,养猪的牧原股份,做代工的富士康等,都是上不了科创板的,除非他们能有重大技术创造。
那么,谁能上科创板?
1.最近3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以上,或最近3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在6000万以上;
2. 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5项以上;
3. 最近3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0%,或最近1年营业收入金额达到3亿元;
4. 研发人员占比超过10%。
2019年11月,杨元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目前联想一年的研发投入在100亿元以上,但是没有公布具体的数据。
按照2020年收入4175.67亿元,百亿投入研发,研发投入占比仅仅2%。
在过去三个财年中,联想集团的研发投入分别为102.03亿元、115.17亿元和120.38亿元。
杨元庆此前曾公开表示,联想集团在研发上的投入不低,如果上市将为现有科创板上市公司中研发投入最高的企业之一,但与营收的比例却不突出。
与科创板要求的研发费用率5%相比,联想近三年的综合研发费用率约为2.5%,也就是说联想根本没有资格上科创板。
尽管近三年,联想的研发费用高达84.95亿、92.89亿以及98.52亿,但从结果来看,并没有产生什么有技术含量的核心专利发明。
由于自身无法生产关键电子组件,联想每年都需要向第三方厂商大量采购,主要包括处理器、芯片、内存、存储器等。
根据财报,过去三年间,这部分采购成本分别为1416亿元、1355亿元、1506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41.4%、38.4%、36.6%。
这么一看,明显看出了研发费用和第三方采购费用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联想不到3%的研发投入,远远低于科创板所有上市公司平均研发投入的12.03%,还低于整个A股的同行业水准(2020年,A股计算机与通信两个行业的平均研发占比也达到了9.05%与5.81%)。
由于在研发上的短视,联想没有属于自己的芯片和系统,大多数专利和硬件都是依靠美国企业支撑。这也导致,联想长期被贴上了“电子产品组装厂”的标签。
管理层的短视
如果说联想对技术的轻视,让它陷入这样的困境。那么,管理层的短视,则让这家公司成了“扶不起的阿斗”。
为什么联想技术搞不起来?
如果不是联想在科创板上市,估计很多人不会知道柳传志2020年从联想领取了9790万元的退休金。同样的另一位在2019年12月便退休的高管朱立南,2020年也拿着高达6198.1万元的惊人年薪。
(数据来源:联想控股2020年年报)
而作为第一大股东的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以29.05%的持股,分到的利润却不如前面提到的30多个高管的年度薪酬。
高管拿着高额年薪,而研发投入却非常有限。宁愿花钱采购,也不愿研发芯片,毕竟造芯,要花费大量的钱。
其中,计算机芯片的研发成本极高,英特尔仅2020年的研发投入就高达1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76亿元),占全年营收的17%。
这对“最多只能损失1/5,其它部分得以保全”的柳传志来说,是不会做的选择。
此外,联想的高负债率也让它在技术研发上畏首畏尾。
截止2021财年,联想的资产负债率超过了90%。
从近三年的财务指标看,2019年资产负债率为86.34%,2020年为87.37%,2021年为90.50%,其资产负债率及负债金额总额不断增加,也就是说,联想集团的总负债几乎逼近于其总资产。
联想集团解释称,公司流动负债占比较高,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性负债和其他应付账款及应计费用占比较大,公司负债结构与公司的资产结构及实际经营情况相符。
这一数字远高于同行业公司。曾经就有媒体列出数据,科创板与创业板行业2018年度资产负债率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行业的资产负债率是39.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资产负债率是55.7%,这些远远低于联想集团90%的数字。
柳传志曾亲口讲述过他与任正非的差异。
“很多人老是拿我跟任正非比,我特别佩服任正非,他敢往上(技术)走,我不行,我做不到;人的性格不同,我真的做不了这样的事。”
在那次采访中,他形容自己的前进方式是走100米,安营扎寨、休息看路,再走100米,“这种求稳的做法,就是适合我的性格,适合此刻在中国的环境”,他认为。
可求稳的柳传志也有失手的时候,当初在孙宏斌“落马”之后,柳传志不得不另外寻找接班人。
杨元庆就在其中,当时还有朱立南、郭为、赵令欢以及陈国栋四个人,都被柳传志选为了候选人。但是最终杨元庆脱颖而出,从柳传志手里接过了董事长的职务。杨元庆接任以后,并没有带领联想进步,反而出现了很大的亏损。杨元庆本来就是销售出身,所以联想在他手里就变得更加注重销售,而把自主研发丢在了一边,这种理念很显然是不被市场所接受的,而且联想还被冠上了“组装厂”的标签。
一年的时间联想就亏损超过了5亿美元。柳传志也不得不在此期间两度出山挽救局面。
退回20年,联想是IT领域的巨无霸,但放在现今,联想却在IT领域逐渐丢失姓名。
通过组装加工,联想尝到了甜头。但加工生意,会是一门长久的生意吗?1亿年薪背后,联想的单腿走路还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