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里佩奇、刘炽平、杨致远、陈一舟、童士豪,谷歌、腾讯、雅虎、人人、纪源资本。没错只要上了斯坦福,你就是他们的同学,是他们的校友,并且跟他们创始或执掌的公司就有了根源性的关系。
很显然,共同标签是这个世界上的社交通用语言。
“老乡”过时了,背后捅枪的俗语把老乡关系害够呛,客观评价,老乡这词儿本身也过时了,一个地方的人能怎么样呢?没有任何逻辑联系,还有地域炮和套近乎的嫌疑。
校友在这个时代有点当年“老乡”的意思,但明显逼格高多了。尤其是同校、直系学长之类的关系,在现在这个需要大量陌生社交的时代,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大学时代是主要的心性塑造沉淀期,太多的细节和感受,会深刻进每个人的血脉中,伴随人的一生。
而这份深沉的东西,极容易因为“校名”而引发强烈共鸣。而这刚好成了源源不断的社交好处来源。
每个人都会在施与者与被施与者身份不断转换的过程中享受到这一切实实在在的好处。就像钥匙遇到锁,无往而不利。
当然好处远不止这些。
一旦被笼罩在名校的光环之下,所有沉磕的现实之门也会轻易为之打开。自带信用背书、自带政策倾斜、自带注意力焦点。工作、生活、感情、创业中,想获得的钱、东西、人、关系,相比之下会容易得多就能得到。
很多特殊的机会,稀缺的资源,只在校友这个小圈子里共享,根本不对外。且在一些社交场合,甚至于会非常排斥外来者,形成一定程度的“场”的垄断。
不是顶级名校毕业,你不会懂这些便利,有时候就是生与死、成功与失败间,决定性的那一颗棋子,轻易落在有利你这一边的根本性原因。
4800万贵吗?对于富人而言,钱轻人贵。
能够让人顺利吉祥,4800万算啥。何况出钱的父母也能跟着沾光不少。可能因缘际会之下的一个合作轻易就赚回来了。这笔买卖简直不要太划算。
那“问题”是什么呢?你觉得划算,人家斯坦福不干了。
不管是斯坦福还是耶鲁这样的名校,身骄肉贵,自然不是好相与的。人家有着庞大的校友捐赠基金,每年光投资收益都足够提供学校运转所需的大量开支,根本不在乎要去挣卖学历那点儿钱。
相比之下,野鸡大学的污名到是一件沉重到没办法负担的起的肮脏东西。斯坦福傻吗?
美国名校不同的一点是,人家真的是在培养大师的。不对,不是培养,而是为大师的自然成长提供最符合逻辑的环境支撑。
美国名校是一个真正凝聚使命感的地方。看看有多少大师,不愿意出去社会上为自己挣大钱,而甘于在校内教学或任职造福和传递价值就知道了。
有这么一帮人作为精神基础,这个集体就很难容忍一些不具备这种精神素养的人入校。不情愿也就自然能理解了。
要想上美国名校,就得有个有见识的父母,给孩子筹备一个有利于天才成长的客观环境。美国名校之路就能自然而然顺利铺就了。
经过这次药王公主梦断名校之路,大家想必很清楚了,不要再拿钱往上糊了。因为风险真的不小。
有没有那种超级贵族大学,只看钱那种,门槛要高高的,起步学费1个亿。这样蛮好的,也就不用凑这些普通名校的脸了。这种巨富名校出起名来,想必也丝毫不差斯坦福这种普通名校。
国内的学历教育,因为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处境也真是一言难尽。名校成色要差得远,尽培养了一批只对学习有兴趣,对创造没兴趣的人。或者说,太过务实,缺少情怀。当然,究其原因,不能光赖教育,但问题太深远了,不说也罢。
说回正题,所以想上名校其实没选择,就是美国那几家,很多其它名校都是徒有其名。
不过,看看马云、马化腾、任正非就知道了。我们国内的这些顶尖儿的厉害角色似乎都跟名校没什么关系。
不好意思,让名校家长和学生心凉了。总体来说,名校毕业,水平、资源、见识、以及客观获得的成就,还是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