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与资本往往是紧密连接,相互作用的。
在“十一”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海天味业股价开盘便遭遇大跌,一度下跌超过了9%,市值增发330亿。截止收盘,跌势依然没止住,下跌9.35%,距离跌停只有一步之遥。
海天酱油,本来离大家也不远,作为超市国家上最常见的酱油品牌,说其是大家餐桌上的“老朋友”并不为过。
但就在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期间,这位“老朋友”却因为“双标门”事件,在消费者的口中“变了味”。海天也曾先后三次发布声明,对相关问题进行说明解释,并表达了维权立场,更有相关协会出来站台表示“支持相关企业维权”。但声明似乎并没有平息消费者的质疑,反而“强硬的维权表态”似乎激发出了更多的对立情绪。
一个中国人民餐桌上的“老朋友”,怎么一下子就在中国老百姓的口中和心中变了“味道”呢?
舆论,添加剂风暴之下的“双标门”
先跟大家简单捋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
首先要介绍一位短视频博主“辛吉飞”,说他在国内掀起了一场“食品添加剂风暴”毫不为过。
这位在平台有几百万粉丝的视频博主,通过一个短视频,讲述了如何用各种添加和水生产出所谓的工业酱油。“辛吉飞”实验中的酱油,成分只有水以及各类添加剂,压根不需要一颗黄豆作为原材料,更谈不上漫长的发酵工艺。
“辛吉飞”类似的视频其实有很多:一堆添加剂,经过简单的勾兑加工,就能变成我们在超市货架上、市场里随处可见、随手买到的入口食品。
这样的视频,很容易就能挑动大家关于食品安全的那个脆弱的神经,也因此博主“辛吉飞”迅速在全网收获了几百万粉丝,加上这位博主坐拥巨大流量却没带货也没赚钱,因此很多人都亲切地称其为“飞哥”。
更有不少人直呼:在食品安全领域,飞哥称得上一位平民英雄,而“辛吉飞”那句“都是科技与狠活儿”也成为了年度流行热词和大家张口就来的梗。
在这位“飞哥”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视频的配料表。这一关注不要紧,大家发现很多食品的配料表当中不仅含有添加剂,而且添加剂的种类的数量非常多,有网友开玩笑表示“堪比化学元素周期表”。
再说回“辛吉飞”勾兑酱油的那期视频,就在“辛吉飞”如往常一样发了那期短视频之后,大家将目光聚焦在了家中最常见的酱油品牌海天的配料表上,并且不出所料地发现了添加剂的身影。
其实“辛吉飞”的短视频涉及的食品种类非常多,牛奶类、火腿肠、甜点类等等,酱油这期视频并没有特别之处。但是另外一个关于海天酱油的短视频横空出世,与“辛吉飞”的短视频和大家的情绪产生了当量巨大的化学反应,引爆了人们关于食品安全的脆弱神经和食品添加剂的愤怒情绪。
视频是一位网友在国外超市拍摄的,拍摄内容是外国超市售卖的海天酱油,其配料表并无添加剂,只有水、大豆、盐、糖、小麦和蘑菇提取物。
于是,大众情绪助推行为,行为反向影响情绪,海天酱油的“双标门”事件开始持续传播发酵,引起巨大舆情,并最终影响了海天味业的股价,市值遭受巨大损失。
有时,情绪比真相更重要
舆论开始发酵之后,海天酱油的“神操作”来了,此外还要加上一个“神队友”。
首先说海天的回复,用网友的话说就是“不偏不倚踩在了雷点上”。
第一次,海天发布了一个严正声明,表示公司所有产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及其标识,均符合国内相关标准法规要求,另外委托专业律师调查取证,追查恶意造谣者。
严正声明的姿态不可谓不严肃,态度不可谓不明确。这样的声明,起到的作用一定是相反的,因为它几乎无视了消费者对于国内产品是否双标的质疑,而“严肃追责”传递出了过于强势的态度,没有给大家的情绪纾解提供哪怕那么一点点台阶和出口。更主要的是在舆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在关注度最高且大家耐心窗口尚未关闭的时候,白白浪费掉了一次给大家做出充分解释与说明的机会。
任何一个在正规超市能够上架的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安全,以及合规合法都是最基本要求。你如果不合规、不符合相关标准,压根就不被允许售卖,甚至可能触犯法律。
就像董明珠曾经说过:国标是一个基本的门槛,你要是达不到压根就不要生产销售了,没什么好说的,好的企业就是要追求更高的标准,做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法学教授罗翔说过一个更值得玩味的话,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标准,如果一个人一直标榜自己遵纪守法,很有可能是一个人渣。
所以,从哪个角度来说,作为酱油行业的头部企业,强调自己合理合法这多少有点滑稽可笑。
第二次声明虽然回应了添加剂并非双标,但却把自己的位置放的太高,认为“双标”将消费者与中国品牌企业对立起来,并影响了“中国造”的世界声誉。这一次海天犯了一个错误,就是“中国造”和“民族企业”这类称谓和评价,应该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效果才好,而不是自我表述。即便是实事求是的自夸也是让人不舒服的,何况是在此种语境之下。
而且一有质疑,就认为是有人要把中国品牌和消费者对立,这种扣帽子的行为只能是火上浇油。
第二次声明当中,海天明确提出了自己的产品不仅符合标准,很多产品是高于甚至远高于国家标准的。而这样的声明无疑是慢了一步,被网友带着节奏再提出,已经没有人关注了。
有的时候,情绪比真相重要,这是处理公共舆情危机的时候必须面对的情况,就好像网友也会成为那个“我不听我不听”的人,毫无技巧的讲道理,有时候只能适得其反。
很快有人提出关于酱油行业标准制定的问题,指出海天酱油很有可能就是主导标准的制定者之一。言外之意就是,这是典型的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了。
这当中,还有一位海天味业的“神队友”出来站台。中国调味品协会出来为海天发声,但并不是说海天味业是一家多么优秀或者值得信任的公司,而是站台表示支持海天进行法律维权,进行起诉。
这位神队友无疑是给这次“双标门”事件加了一个大大的催化剂。追责起诉本就是最能挑动对立情绪的事情,而协会的这种做法无疑是在大家的雷点上交了一桶油,生怕怒火烧的不够旺。
海天,本有更好的选择
当然,很多说法都是事后诸葛亮,毕竟在遭遇舆情的时候,企业负责处理问题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是人就有情绪,委屈、愤怒、慌张都很正常。但这种情绪绝对不能传导在企业和品牌的对外传播上。
例如海天第一次的严正声明,明显是有愤怒的情绪底色的。但品牌公关对于自己的衣食父母无论如何是不该有愤怒情绪的。
其实,海天酱油本来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首先对于事件发酵的原点——辛吉飞的视频,海天没有必要产生敌意,不仅应该理性看待,甚至应该大加赞赏。因为“辛吉飞”的视频揭露的是纯粹的工业酱油,不仅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甚至是三无产品和假冒伪劣产品。
这样的产品,不正是作为酱油龙头企业的海天,应该大力打击的吗?
所以,对于事件起因,海天酱油应该以赞赏、欢迎、感谢,以战友的姿态站出来,对辛吉飞表示肯定。同时表达出:这类产品也是海天酱油深恶痛绝的,并发布悬赏奖励,让大家一起监督,海天还给予线索提供者重金奖励。
这样就是明确做出了切割,不要让大家把“含有添加剂的酱油”与“全是添加剂的酱油”混淆;把“使用添加剂”和“滥用添加剂”混淆。
同时表达出自己的鲜明立场,对于滥用和违规使用添加剂的产品,以及那些假冒伪劣坑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产品,海天一样深恶痛绝,并且主动扛起酱油食品安全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大旗。
然后,顺水推舟做科普,要做好不同产品的解释,为什么有的有添加有的没添加?因为,有添加的酱油性价比高,满足更多老百姓的刚需;无添加的酱油价格更高,算得上是改善需求。而且刚需和改善需求,无论国内国外,都有这样的需求,也都有对应的产品。再之后就是大力宣传自己的0添加甚至是更进一步迭代之后的创新健康产品。
争论,添加剂之殇
这个事儿让大家明白了,添加剂就在身边,食品工业发展到今天,大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正视不是早了,而是晚了。
添加剂不是洪水猛兽,但是滥用添加剂恶果猛于虎。
太多厂家以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为名,对于添加剂的使用缺少敬畏之心。
首先关于“抛开剂量都是耍流氓”的说法,一个食品中的添加剂或许是安全的,但是如果大量、长期食用是否安全?对于老人和孩子是否安全?
曾经安全的添加剂后来被禁止添加,这种事情谁能保证以后会不会发生?
随着大家对于健康的愈发注重,关注食品添加剂这件事,是大势所趋,这次风暴的不应该也不会仅针对一个酱油品牌,毕竟我们还没把酱油当饮料喝,但是饮料的添加剂可是丝毫不输给酱油,所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都应该成为大家关注的对象。
摧枯拉朽之下,或许会有一批企业和品牌倒下,但如果有更多更健康、更安全的企业与品牌站起来,这次添加剂风暴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