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透过身体信号,发现隐藏的疾病危机

原创 2021-2-2 话题分类:女性
摘要: 中医能从一个小的病症,看到人身体真正产生病症的原因,一击制敌。


近年来,中国人的体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前因为营养不良,吃的不好那种疾病都不见了,现在的疾病多半是由于吃得太好,给身体塞得太满造成的。加之现在生活节奏很快,工作压力很大,很多病都是由于过快的节奏、压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形成的。以肥胖症为例,如果长期肥问题不解决,最后可能诱发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其他疾病。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通过中医治未病,被越来越多的人广泛关注。

傲骨女人携手北京恩平中医研究院推出【健康与美 吴用道来】中医养生系列栏目,由北京恩平中医研究院院长吴用主讲,本期话题聚焦中医治未病。


吴用

北京恩平中医研究院院长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学院客座教授

高级中医师、中医手面诊培训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养生机构体质养生专家

国家级首届高级养生保健师师资

《大国中医》副主编“大国好中医”称号

中国古籍出版社编委

第1期 中医最大的价值是疾病预防

预防其实是中医最大的价值,即“治未病”。中医治未病是一个认知自我的过程,在疾病没有发生前就解决掉。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可以通过打坐、泡脚等保健方式增强人体抵抗力;通过食疗、适当药膳进行个性化的饮食调整,调理身心健康。

如何理解中医“治未病”?


“治未病”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所谓“治未病”,是指两方面即“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也是指中医在治疗疾病时,能做到未雨绸缪或防患于未然,即防微杜渐的意思。中医无论在预防或治疗疾病方面都经历了几千年的磨历,积累了大量的防病和治病的丰富经验及方法。

任何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一个医生如果掌握了这一规律,就能够真正做到“未病先防”或“既病防变”。要想做到治未病,不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还必须具有高尚医风医德和高度的责任心。

下面给各位举一个古代医家治未病的例子。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韩非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典故: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医叫扁鹊,医术十分高明,有一次见到了蔡桓公,扁鹊看了一会后,对蔡桓公说:“你现在的肌理里有点小疾病,如果不医治的话,病情会加重的。”蔡桓公说:“我没病,不需要医治”。等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就对身边的人说:“医生就是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这样才能显示他的医术高明”。

过了十天后,扁鹊又一次遇见了蔡桓公,对蔡桓公说:“你的病已经深入到了肌肤里了,如果不进行治疗病情会很严重。”蔡桓公很不高兴,依然我行我素,不理睬扁鹊的建议。

又过了十天,扁鹊又一次见到了蔡桓公,对蔡桓公说:“你的病已经深入到肠胃了,如果还不及时治疗的话,后果会更加严重的。”蔡桓公依然不相信扁鹊的话,又一次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

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望见了蔡桓公,没上前去打招呼就转身跑了,蔡桓公感到十分纳闷,于是便派人追赶扁鹊询问情况,扁鹊对来人说:“肌理里的病用热水可以治好;肌肉里的病用针刺可以治好;肠胃里的病用汤药可以治好;而骨髓里的病是死神的事情了,医生已经无能为力了。现在蔡桓公的病已经深入到骨髓里了,不是我可以治好的了,因此我也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

过了五天,蔡桓公感到身上疼痛,这才想起了扁鹊以前的建议,于是忙派人去找扁鹊,然而,此时扁鹊已经离开去秦国了,没过多久蔡桓公就不治而死了。

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的时候的说的是“君有疾在腠理”,用的是“疾”字,第二次就变成“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有个词叫“别来无恙”,“恙”是指小毛病,如果病来得快,去的也快,比如说发高烧,第二天就退了,这叫“疾”;如果已经有了明显的形质改变,这才叫“病”。

古人用字很讲究,现在乱用,把“疾”这种小的问题叫成病。老一代人都知道孩子长个过程中就会有那么几次发烧,其实不是病,就是疾。但是现在,很多孩子一发烧,家长就着急,就开始用药,甚至打点滴,上抗生素。其实很多发烧烧个一两天,孩子就扛过去,然后身体就达到了一个更好的状态,但是现在很多时候,是用药物把烧打下去,身体里的寒邪没法发散出来,暂时压制住了,等孩子一旦身体弱的时候,寒邪就会以更猛烈的方式爆发出来。非常痛心,很多孩子原本是小小的感冒,最后演化成鼻炎,甚至演化成哮喘,一辈子生活都变得没有质量。

真正的“病”是有把柄的,大家都能看得见的,经过特殊训练或者高明的医生是能感觉到的。

我很欣赏的一位中医传道者徐文兵讲过,当“心神”失去对身体的控制,这局面就叫“乱”,此外,如果五脏失去了“生克制化”——相生相克的规律,一脏独大,或者是某脏的功能变得过弱,这也叫“乱”,此之谓也。就是说这个道理。如果你等到大病已经形成以后才给他服药,那就晚了。“病已成而后药之”就晚了。


古人讲用药,一般指内服药。扁鹊说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火齐”就是拿火熬上内服的药,得病以后必须得吃药了。如果等身体已经一团乱象了,阴不降,阳不升,气血逆乱的时候,你再去调理。就好比“譬犹渴而穿井”,就是说你渴了以后才打井,这样就来不及了。“斗而铸锥”,敌人来了,马上要上战场搏斗了,这时你才去打造兵器,不亦晚乎!是不是太晚了点呢?这是古人的尊尊教诲。

从扁鹊和蔡桓公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到,古代的名医通过望诊,就可以身体的症状判断疾病形成的原因。古代的大医都有见微知著,一叶知秋的本事,然后做到防患于未然。好的管理者也应该是在事情发生之前,在别人还没有感觉到的时候看到端倪,然后把问题化于无形。

其实,中医的望闻问切是一个系统的诊疗方法,在此基础上还形成了面诊、手诊、体诊和体质评估等诊疗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中医能从外在的身体表现去判断疾病的成因,究竟是阴阳、五脏、经络、气血、情志、习性哪方面原因导致的,从根本上去解决病症,避免人身体阴阳进一步失衡,进一步发展出更严重的疾病。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原因,好端端一个人突然生病,也不是无缘无故的。中医是研究人与自然或者说宇宙关系的一门哲学。人生病,通常是错误的行为导致的结果。找出原因,将人重新导入遵循自然规律的正途,人与自然或者说人与宇宙就能和谐共处,身体自然就能恢复到健康的状态。

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从中医的角度来讲,糖尿病的成因,主要源于脾胃的运化能力不够,所以要从脾胃上给病人进行调理。当脾胃功能不够、能量不足时,多余的糖不能转化为能量,从身体里直接排出去,还有一部分变成了垃圾,对经络造成了淤堵。西医的治疗方法是控糖,这一做法治标不治本。

中医注重整体,通过调整病人的心性习性,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来濡养病人的脾胃,辅以经络疏通,使病人的脾胃功能恢复,进而实现自愈。

如果糖尿病的问题不解决,继续发展会患上其他并发症。比如高血压、心脏病、尿毒症等。这也属于治未病的范畴,意思就是现在的症状不解决,一定会发展成新的疾病。所以这就是治未病第二个层面,即病防变。

再举个例子,以牛皮癣为例,疾病反应在皮肤上,但是皮肤本无病,是由于血热、血燥、血淤才导致皮肤出现了病症,而血燥、血瘀、血热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中医将人看成整体,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为不解决疾病产生的原因,疾病的问题就不能解决,还会发展出其他更加严重的病症。这就是中医治未病最大的价值。

有些人治香港脚,结果香港脚治好了,却得了更严重的脏腑疾病。这是因为原因不在脚上,把脚这个排毒通道堵上了,病邪或者说毒素回流到脏腑,最后积累再爆发的时候就是更严重的病症。

所以中医治病,重点在人,讲求人体内环境的和谐,对于外来的病毒也好,细菌也好,不太去追究它究竟是哪种病毒,姓谁名谁,而是采取措施,提高机体内环境循环能力,看是关门打狗,还是围三缺一驱赶病邪。中医治病更多是遵循自然规律,就像大禹治水,以疏为主。

人生病归结根本原因大多是气血运行出了问题,归根结底是气血的通道有了各种淤堵或者邪气。就像北方冬天烧暖气,暖气管子用久了会堵一样,暖气管子堵了,锅炉就算烧炸了,家里都可能温度不够。

所以,中医能从一个小的病症,看到人身体真正产生病症的原因,一击制敌。

事实上,学习中医的过程,就是一个持续认知自我的过程。对于一些没有发生的疾病进行预防,对于一些已经形成的疾病进行治疗。

那么,中医“治未病”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不应继续以疾病为主要对象,而应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由此可见,现代医学研究的方向是以人类健康为首要目标,即预防保健,而不是疾病的研究;这个预防医学的研究,在中医学中则属于“养生”、“治未病”的范畴。  

因此,深入研究中医养生学、开拓“治未病”手段,在当今的现实意义可以归纳为:

一是促进和维护国民的健康;二是由于中医“治未病”具有准、精、廉、便优势,故治未病手段的开展,能降低医疗费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三是“治未病”的实践,既可彰显中医药特色,又符合现代医学理念的:由“治已病之人”转变为“治未病之人”,由此促进中西医学的发展。

本文为“知顿平台”(https://www.zdone.com)投稿文章,作者:吴用,责编:青青,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注明文章原始来源。如有疑问,请您联系我们。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知顿slogan
2021-02-02 19:43:43
中医治未病:透过身体信号,发现隐藏的疾病危机
女性 原创


近年来,中国人的体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前因为营养不良,吃的不好那种疾病都不见了,现在的疾病多半是由于吃得太好,给身体塞得太满造成的。加之现在生活节奏很快,工作压力很大,很多病都是由于过快的节奏、压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形成的。以肥胖症为例,如果长期肥问题不解决,最后可能诱发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其他疾病。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通过中医治未病,被越来越多的人广泛关注。

傲骨女人携手北京恩平中医研究院推出【健康与美 吴用道来】中医养生系列栏目,由北京恩平中医研究院院长吴用主讲,本期话题聚焦中医治未病。


吴用

北京恩平中医研究院院长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学院客座教授

高级中医师、中医手面诊培训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养生机构体质养生专家

国家级首届高级养生保健师师资

《大国中医》副主编“大国好中医”称号

中国古籍出版社编委

第1期 中医最大的价值是疾病预防

预防其实是中医最大的价值,即“治未病”。中医治未病是一个认知自我的过程,在疾病没有发生前就解决掉。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可以通过打坐、泡脚等保健方式增强人体抵抗力;通过食疗、适当药膳进行个性化的饮食调整,调理身心健康。

如何理解中医“治未病”?


“治未病”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所谓“治未病”,是指两方面即“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也是指中医在治疗疾病时,能做到未雨绸缪或防患于未然,即防微杜渐的意思。中医无论在预防或治疗疾病方面都经历了几千年的磨历,积累了大量的防病和治病的丰富经验及方法。

任何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一个医生如果掌握了这一规律,就能够真正做到“未病先防”或“既病防变”。要想做到治未病,不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还必须具有高尚医风医德和高度的责任心。

下面给各位举一个古代医家治未病的例子。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韩非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典故: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医叫扁鹊,医术十分高明,有一次见到了蔡桓公,扁鹊看了一会后,对蔡桓公说:“你现在的肌理里有点小疾病,如果不医治的话,病情会加重的。”蔡桓公说:“我没病,不需要医治”。等扁鹊离开后,蔡桓公就对身边的人说:“医生就是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这样才能显示他的医术高明”。

过了十天后,扁鹊又一次遇见了蔡桓公,对蔡桓公说:“你的病已经深入到了肌肤里了,如果不进行治疗病情会很严重。”蔡桓公很不高兴,依然我行我素,不理睬扁鹊的建议。

又过了十天,扁鹊又一次见到了蔡桓公,对蔡桓公说:“你的病已经深入到肠胃了,如果还不及时治疗的话,后果会更加严重的。”蔡桓公依然不相信扁鹊的话,又一次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

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望见了蔡桓公,没上前去打招呼就转身跑了,蔡桓公感到十分纳闷,于是便派人追赶扁鹊询问情况,扁鹊对来人说:“肌理里的病用热水可以治好;肌肉里的病用针刺可以治好;肠胃里的病用汤药可以治好;而骨髓里的病是死神的事情了,医生已经无能为力了。现在蔡桓公的病已经深入到骨髓里了,不是我可以治好的了,因此我也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

过了五天,蔡桓公感到身上疼痛,这才想起了扁鹊以前的建议,于是忙派人去找扁鹊,然而,此时扁鹊已经离开去秦国了,没过多久蔡桓公就不治而死了。

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的时候的说的是“君有疾在腠理”,用的是“疾”字,第二次就变成“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有个词叫“别来无恙”,“恙”是指小毛病,如果病来得快,去的也快,比如说发高烧,第二天就退了,这叫“疾”;如果已经有了明显的形质改变,这才叫“病”。

古人用字很讲究,现在乱用,把“疾”这种小的问题叫成病。老一代人都知道孩子长个过程中就会有那么几次发烧,其实不是病,就是疾。但是现在,很多孩子一发烧,家长就着急,就开始用药,甚至打点滴,上抗生素。其实很多发烧烧个一两天,孩子就扛过去,然后身体就达到了一个更好的状态,但是现在很多时候,是用药物把烧打下去,身体里的寒邪没法发散出来,暂时压制住了,等孩子一旦身体弱的时候,寒邪就会以更猛烈的方式爆发出来。非常痛心,很多孩子原本是小小的感冒,最后演化成鼻炎,甚至演化成哮喘,一辈子生活都变得没有质量。

真正的“病”是有把柄的,大家都能看得见的,经过特殊训练或者高明的医生是能感觉到的。

我很欣赏的一位中医传道者徐文兵讲过,当“心神”失去对身体的控制,这局面就叫“乱”,此外,如果五脏失去了“生克制化”——相生相克的规律,一脏独大,或者是某脏的功能变得过弱,这也叫“乱”,此之谓也。就是说这个道理。如果你等到大病已经形成以后才给他服药,那就晚了。“病已成而后药之”就晚了。


古人讲用药,一般指内服药。扁鹊说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火齐”就是拿火熬上内服的药,得病以后必须得吃药了。如果等身体已经一团乱象了,阴不降,阳不升,气血逆乱的时候,你再去调理。就好比“譬犹渴而穿井”,就是说你渴了以后才打井,这样就来不及了。“斗而铸锥”,敌人来了,马上要上战场搏斗了,这时你才去打造兵器,不亦晚乎!是不是太晚了点呢?这是古人的尊尊教诲。

从扁鹊和蔡桓公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到,古代的名医通过望诊,就可以身体的症状判断疾病形成的原因。古代的大医都有见微知著,一叶知秋的本事,然后做到防患于未然。好的管理者也应该是在事情发生之前,在别人还没有感觉到的时候看到端倪,然后把问题化于无形。

其实,中医的望闻问切是一个系统的诊疗方法,在此基础上还形成了面诊、手诊、体诊和体质评估等诊疗方法,通过这些方法,中医能从外在的身体表现去判断疾病的成因,究竟是阴阳、五脏、经络、气血、情志、习性哪方面原因导致的,从根本上去解决病症,避免人身体阴阳进一步失衡,进一步发展出更严重的疾病。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原因,好端端一个人突然生病,也不是无缘无故的。中医是研究人与自然或者说宇宙关系的一门哲学。人生病,通常是错误的行为导致的结果。找出原因,将人重新导入遵循自然规律的正途,人与自然或者说人与宇宙就能和谐共处,身体自然就能恢复到健康的状态。

我们再来看一个案例,从中医的角度来讲,糖尿病的成因,主要源于脾胃的运化能力不够,所以要从脾胃上给病人进行调理。当脾胃功能不够、能量不足时,多余的糖不能转化为能量,从身体里直接排出去,还有一部分变成了垃圾,对经络造成了淤堵。西医的治疗方法是控糖,这一做法治标不治本。

中医注重整体,通过调整病人的心性习性,改变饮食和生活习惯来濡养病人的脾胃,辅以经络疏通,使病人的脾胃功能恢复,进而实现自愈。

如果糖尿病的问题不解决,继续发展会患上其他并发症。比如高血压、心脏病、尿毒症等。这也属于治未病的范畴,意思就是现在的症状不解决,一定会发展成新的疾病。所以这就是治未病第二个层面,即病防变。

再举个例子,以牛皮癣为例,疾病反应在皮肤上,但是皮肤本无病,是由于血热、血燥、血淤才导致皮肤出现了病症,而血燥、血瘀、血热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中医将人看成整体,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为不解决疾病产生的原因,疾病的问题就不能解决,还会发展出其他更加严重的病症。这就是中医治未病最大的价值。

有些人治香港脚,结果香港脚治好了,却得了更严重的脏腑疾病。这是因为原因不在脚上,把脚这个排毒通道堵上了,病邪或者说毒素回流到脏腑,最后积累再爆发的时候就是更严重的病症。

所以中医治病,重点在人,讲求人体内环境的和谐,对于外来的病毒也好,细菌也好,不太去追究它究竟是哪种病毒,姓谁名谁,而是采取措施,提高机体内环境循环能力,看是关门打狗,还是围三缺一驱赶病邪。中医治病更多是遵循自然规律,就像大禹治水,以疏为主。

人生病归结根本原因大多是气血运行出了问题,归根结底是气血的通道有了各种淤堵或者邪气。就像北方冬天烧暖气,暖气管子用久了会堵一样,暖气管子堵了,锅炉就算烧炸了,家里都可能温度不够。

所以,中医能从一个小的病症,看到人身体真正产生病症的原因,一击制敌。

事实上,学习中医的过程,就是一个持续认知自我的过程。对于一些没有发生的疾病进行预防,对于一些已经形成的疾病进行治疗。

那么,中医“治未病”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不应继续以疾病为主要对象,而应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由此可见,现代医学研究的方向是以人类健康为首要目标,即预防保健,而不是疾病的研究;这个预防医学的研究,在中医学中则属于“养生”、“治未病”的范畴。  

因此,深入研究中医养生学、开拓“治未病”手段,在当今的现实意义可以归纳为:

一是促进和维护国民的健康;二是由于中医“治未病”具有准、精、廉、便优势,故治未病手段的开展,能降低医疗费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三是“治未病”的实践,既可彰显中医药特色,又符合现代医学理念的:由“治已病之人”转变为“治未病之人”,由此促进中西医学的发展。

本文作者:吴用

好文章,需要您的鼓励

知顿slogan
下一篇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