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马上就到了。
当你将双十一盖楼规则拿小本本认真记下来时,青峰君想和你聊聊双十一背后的男人:张勇。十年前,他带领新成立的淘宝商城开创了“11.11”购物节;十年后,他接棒马云,成为阿里新任董事会主席兼CEO。
张勇凭借在阿里多年的成功登上权力宝座,但同时他也越来越无法割舍掉与阿里的联系。由于制度设计的影响,无论是后马云时代还是张勇时代,都终归是“阿里人”的时代。
新任阿里代言人
张勇说话越来越像马云。
前不久,在2019可持续发展论坛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勇作为唯一一名企业代表进行了发言。在这次演讲中,他提出“一个企业的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应该是这个企业的'一号位' ”,随后这番言论被媒体广泛报道。
10月29日,阿里巴巴的官方账号发布了一篇文章,标题则是张勇的一句话——“消费者是我们坐在一起的共同原因”。而在此前召开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张勇在乌镇谈论新商业文明时所说的“让更多小草长成参天大树”也颇受关注。
在马云退休之后,阿里代言人的角色显然被移交到了张勇身上。因此,无论是外界报道还是企业传播,人们都越来越重视捕捉张勇的言论,并且习惯性地将他的口才与马云进行对比,这是权力交接之后普遍要面对的评点。
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张勇的口才并不差。有证可鉴的是,他被任命为阿里CEO之后,在采访时来了这么一句:做(阿里巴巴)CEO是一个苦活,所以,他(马云)把我推下地狱。此中奇妙之处可参考广大网友们总结的“不知妻美刘强东,一无所有王健林,普通家庭马化腾,悔创阿里是马云”……
在2018年清华大学举办的一场经济论坛中,张勇更是爆出金句“如果十年之后双11还是这样,双11一定错了”,其自信可见一斑。类似的还有今年他提出的创造风口的“造风者”定义,属实给听众带来一种情绪上的感染。
从这些话语来看,接任之后的张勇似乎越来越不像公众印象中那般谨慎务实,曾经那个沉着的斯文大佬如今已习惯在台上激情饱满、谈笑风生。
当开创者马云退去,继任者张勇身上却愈发地显现出和马云同样的风格来。这一改变乍看起来有些突然,但事实上这只是张勇被阿里同化的一种表现,并且它是早已发生的化学反应。
从外来者到领导者
以张勇目前的头衔和成就来看,功名于他已是囊中之物,而在这些功名的获取中,阿里巴巴绝对是主要来源。不过,阿里巴巴和张勇之间并不存在单方面的汲取,如果说张勇是通过阿里达成人生的一次次登顶,那么阿里则在这些年的时光里完成了对张勇的收编和同化。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同化并不是单单在张勇身上得以展现,而是像基因一样穿行、定居于整个企业组织中,最终让认可企业的集团军将们都刻上一种带有明显阿里特征的印记,或许我们可以将这一过程称为“阿里化”。
张勇的“阿里化”起源于2007年。那一年,他离开了盛大的首席财务官岗位,坐火车从上海去到了还未上市的杭州阿里巴巴公司,以淘宝网首席财务官的职务正式加入了阿里巴巴,负责淘宝的商业模式设计。
在加入阿里巴巴之前,张勇其实是有些单一的,这种单一是指他的人生并未经过太多变动。在生活上,他一直未离开过自己的家乡上海,在工作上,虽然职位一路攀升,但是内容则一直与专业对口的财务相关。
但加入阿里巴巴让这一切都开始发生改变。他离开了上海,在十余年里过着每周往返沪杭的生活,他从CFO变成了CEO,成为“在高速路上换引擎的人,而且把拖拉机换成了波音747”。
如果历数张勇在阿里的成绩,你会发现他是一个基本上没有遇到过失败的人。
2008年,张勇兼任淘宝网首席运营官,并在第二年使淘宝商城走上正轨,成功地缔造了改变中国和世界购物习惯的“双11”购物节。
2011年,阿里巴巴遭逢非常严重的高管辞职事件,张勇主动请缨出任天猫总裁,将其打造成全球最大的B2C平台之一。
2013年,张勇担任阿里巴巴首席运营官,全面负责阿里国内和国际业务的运营,带领公司成功向移动转型,建立全球物流平台菜鸟网络,并推出了让中国消费者购买全球品牌商品的平台——天猫国际。
同一年,在阿里历练成熟后的张勇,正式成为阿里合伙人,职务也从B2C事业群总裁变成了阿里集团的COO,之后是CEO,再到如今的董事会主席。
此外,张勇还主导了阿里巴巴集团多项重要战略投资,包括苏宁云商、海尔电器、银泰商业集团、新加坡邮政等。马云则对张勇的投资抱有极大信任,声称200亿以内的投资不用问他。
如果说马云是阿里巴巴的创立者,那么张勇则无愧于阿里巴巴的开拓者,他在将马云的想法进行落实之外,还不断为阿里创造着新的价值,同时也将自己的角色从外来者转变为了领导者。
因此,张勇被称为“将游戏打通关的人”,而这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马云选他作为继任者的原因:只有一路成功的人才能有机会碰到荣耀。而这一结果,和阿里巴巴的文化不无关系。
铁血阿里与非凡人张勇
在关于阿里内部制度的描述中,我认为“铁血”一词十分贴合它的气质。虽然马云提出的“认真生活,快乐工作”已经成为阿里人对外展现的一种价值理念,然而在公司内部树立的晋升壁垒仍然坚硬难越,你必须足够优秀。
最明显的表现是,阿里内部弥漫着绩效主义的功利性。不可否认的是,绩效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是普遍存在的,KPI往往被企业视作考核员工业绩成果的重要甚至是单一标准。但大部分企业的绩效主义是:今年的增长指数可以被视作明年的绩效标准,低于标准者会受到处罚,但高于标准者也不强求。
这样的绩效要求往往是匀速地向前走,但是对于阿里来说,追求匀速前进是远远不够的。就像双十一历年交易额的变化幅度,它的绩效标准是呈几何式、非线性上升的,因此往往要求员工达到更高更难的水平。这种严格标准同时也构成了阿里的排斥性,成为空降高管难以长久留下的原因之一 。
除此之外,阿里巴巴独特的武侠文化同样加深着它的铁血。在这里的游戏规则像江湖一样残酷,过关者即英雄,失败者即滚蛋。君不见,曾经担任过阿里CEO的陆兆禧就曾被猜测是因“来往”的失败而从阿里离职。
因此,无论阿里巴巴向公众传达了何种感性的企业形象,其内部规则之严格仍然凸显着它的冷峻,非一般人可以在此胜出。
但磨练多年的张勇不同,自从2015年出任集团CEO以来,他已经将阿里巴巴股价拉升了超过200%。曾经,他说自己加入阿里巴巴的原因是“我已经做过一个30亿美金的上市公司,现在我想做一个300亿美金的”。今天,阿里的市值已经超过3000亿美金。
他在采访中坦言自己不再焦虑于挑战,在他看来,商业领域的激烈竞争非但不是坏事,反而是一种幸运:“你必须时刻醒着,睡觉也得睁着眼睛,你必须不断去学习、创新。最怕的是独孤求败,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可以被超越的。”
“我享受这种状态,”张勇说 ,以一种淡定的姿态 ,而这正是马云曾经对阿里高管们提出的价值观要求:非凡人用平凡心做非凡事。
有趣的是,张勇曾在采访中说,他曾经为此反驳马云。他对马云说,“我之前抱着非凡心来阿里,到阿里之后又好不容易接受了平凡人做平凡事,现在你怎么又说要非凡人了?”
那次讨论的结果是,张勇接受了马云的新解释,“最重要的是要有平常心,要有敬畏之心。”而这一结果像是一种互文,当初张勇接受了马云的改变,如今的张勇变得很像马云,最终权力交接的两头,都是一样的,很“阿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