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这句12年前的豪言,如今被马云变成了现实。
背靠阿里的蚂蚁集团,在成长过程中一路狂奔,估值不断推高,最终成为市场中最大的那只独角兽。
然而,就在蚂蚁金服正式敲钟还有36个小时的时候,被上交所按下了暂停键,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和总裁胡晓明被四部门联合监管约谈,随后港交所也发布公告称,暂停蚂蚁集团H股上市。
一夜之间,风云骤变,不少人揶揄:天地都拜了,结果洞房没成功。
曾经一路疾驰的蚂蚁集团犹如上了热锅,连带阿里巴巴当日股价大跌8.13%,市值跌超600亿美元。被“暂缓”上市之后,业界保守估计蚂蚁重新上市的时间要被推迟半年左右。
成也马云,败也马云
风波始于一周前。
10月25日,马云在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发表了长达21分钟的演讲,公开diss国内金融体系:中国金融没有系统性风险,因为没有系统;今天的银行延续的还是当铺思想,抵押和担保就是当铺;巴塞尔协议比较像一个老年人俱乐部……马云还谈到了金融创新和监管的关系,他认为“好的创新不怕监管,但是怕昨天的方式去监管,我们不能用管理火车站的办法来管机场,不能用昨天的办法来管未来。”
很多人将马云在这次外滩金融峰会上的开炮看成是因,将后来的四部门约谈和暂停上市看成是果。然而知顿君恰恰认为,这样的观点把因果看反了。
一方面,蚂蚁上市被暂停这么大的动作和相关的政策不可能是一夜制定的结果。其次,因为马云开炮,然后就马上约谈甚至按下万众瞩目公司的上市暂停键,这样的行为未免过于睚眦必报的太明显了。
因此,本来就有上市暂停的因,后有才有马云在峰会上满腔怒火开炮的果,似乎是更合理的推测。
当然,无论是谁因谁果,马云那一番话对于金融行业和监管层以及普通吃瓜群众的震动都不小。于是,相关的讨论声音随之而来。
11月1日,央行主管报纸《金融时报》发表文章称,“若大型互联网企业大量开展金融业务,但却宣称自己是科技公司,不仅是逃避监管,更容易无序扩张,造成风险隐患,不利于公平竞争,也不利于消费者保护”。这是对蚂蚁集团一直淡化自身的金融属性,强化科技色彩最直接的批判。
11月2日,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亲自撰文《“花呗”、“借呗”侵害消费者权益值得高度关注》。郭武平指出,“金融科技公司的‘花呗’‘白条’‘任性付’等产品,其内核与银行发行的信用卡没有本质差别,也具有信用供给和分期付款的功能,消费者支付的利息与费用是其盈利主要来源;‘借呗’‘金条’‘微粒贷’等产品,与银行提供的小额贷款无本质差别。从消费者风险控制看,在其第一还款来源不足时,银行要求抵押担保作为第二还款来源;金融科技公司则要求账户现金作为担保,或通过延期支付资金、收取其他费用等作为风险控制措施”。
同时,郭武平还主动为“巴塞尔协议”辩护,“巴塞尔协议经过几十年逐步演进,覆盖的风险从信用风险扩大到操作风险,2008年危机后又增加了流动性风险控制标准,各国实践证明,有广泛适用性”。
11月2日晚间,新政发布。银保监会会同央行联合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包括蚂蚁集团的相关业务如花呗、借呗在内,就“网络小额贷款业务”设置了天花板:一是明确了小额贷款公司不得跨省经营;二是规定了对自然人的单户网络小额贷款余额原则上不得超过30万元,三是意见稿还限定了网络小贷机构的融资杠杆上限。
新规如果落实下去,蚂蚁金服最赚钱的板块联合贷将受限制,除了出资的比例要提升之外,承担的风险也可能提高。在约束力不断加强的前提下,蚂蚁金服的盈利能力受到很大考验,如果盈利增长不够好,此前的估值就没办法支撑。
一场超级造富的盛宴
蚂蚁金服若成功上市,受益于股权激励,将有上万名员工因此成为千万富翁,一夜之间实现财务自由。原本在11月5日就能听到蚂蚁集团整栋大楼响起的“财富自由的狂欢声”,此刻也哑然。
6年前,当马云在阿里巴巴上市的前夕,将蚂蚁分拆时,他笃定蚂蚁终成大象,因此,即便在没有取得大股东软银和雅虎同意的情况下,马云依然坚持自己的决定。
而分拆出来的蚂蚁金服,也确实没有让人失望,它迎来一个极其迅猛的发展期。从2015年开始,马云为蚂蚁筹划了好几轮的融资安排,引入了包括社保基金、中投、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中金旗下私募基金、云锋旗下私募基金等多个战略投资者。
尤其是社保基金与中投公司的进入,让蚂蚁不再仅仅是一个创业公司。社保基金是全中国人民的养老金,而中投管理的是国家主权财富基金,他们的介入,无疑是把创业之初的蚂蚁,早早地绑在了国家利益的战车上。
战车的前方,一系列障碍都主动地退散了。从首次递交上市申请,到成功过会同意发行,蚂蚁只用了不到30天,然而,从即将上市到上市搁浅,也不过3天。
蚂蚁搞创新没有错,但监管及时跟进,将创新置于监管之下,也是监管层做了该做的事。即便蚂蚁一直强调自己不是一家金融公司,而是一家决心用今天最好的技术和资源,去助力银行和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每一位消费者、每一家小微企业的科技公司,但是,用百亿资产撬动万亿生态,从监管层面来说,蚂蚁所带来的金融创新与风险并存,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蚂蚁带来的生活便利、消费选择与过度消费的风险亦是并存。
针对“集体约谈”事件,蚂蚁集团做出了官方回应,在不到百字的回复中,着重提到了十六字指导方针,“稳妥创新、拥抱监管、服务实体、开放共赢”。对于正在参与中国金融创新的从业者和监管层而言,这十六字既是共识,也是底线。
11月5日晚间,敲钟狂欢换成了蚂蚁集团于11月6日启动退款程序的公告,“发行人及联席主承销商将按照投资者缴纳的新股认购资金及相应的新股配售经纪佣金(如有)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返还投资者”。
11月6日已过,投资者认购的股份也开始注销,本来已经准备点钞,如今却戛然而止,这对投资者来说是极其痛苦的。谁都未曾料到,当初抢破头也买不到的原始股,如今会陷入这般境地。无论是投资圈的名人,还是通过亲戚代持的影视圈大腕,现在或许都在为了曾经认购蚂蚁股份伤筋动骨而痛惜悔恨。
除了投资者,还有两类人也深陷痛苦的泥淖。
一类是上文提到拥有期权激励的员工。如果蚂蚁上市没有被叫停,这些新诞生的千万富豪应该已经全款买下杭州那套房子,或者正走在度假的路上,但是突然的急刹车,击碎了所有人的暴富梦,即便半年之后这些财富有可能还会回来,但失落已成定局。如此一来,杭州周边的房价都有可能下降。
另一类是借钱打新的人。数据显示,这一部分人群中借的钱还相当不少,光是香港地区大概就有四千多亿港币的资金,退回的利息就达到了几个亿的港币。当初越是激进,此刻越是痛苦,越是融资借钱,利息越高,现在所承担的痛苦程度也呈几何级增长。
有人说,马云“开炮”是必然的,不开炮的话,蚂蚁一上市就会面临业绩压力和成长空间的质疑;开炮的话,如果能轰开一个口子,还可以继续对资本市场讲故事,至少可以在自己和朋友们减持之前维持一个高股价。
尽管,以马云的智慧应该有了开炮之后的各种“预案”,显然,一场埋雷的演讲还是遇到了最坏的结果。以约谈为始,一系列金融强监管的政策还在路上,中国金融发展的大变局近在咫尺,暂缓上市的蚂蚁金服即便半年后重启,或许也将面临更多的监管与挑战。(文/知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