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故事大王”要去IPO了。
投资家网获悉,“国内领先的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近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如若顺利,其将有望成为“音频股老大”。喜马拉雅背后,是一个资本长期“输血”,终于熬到IPO的故事。公司自创立以来,吸引了包括腾讯、高盛集团、小米集团、阅文集团、索尼音乐、好未来、兴旺投资、宽带资本、海纳亚洲等“顶流”VC/PE、产业资本关注。
当很多公司还在思考“钱从何来”时,喜马拉雅用10年斩获超10笔融资,把投后估值干到43亿美元(约273亿元人民币)。然而,这样一只被资本青睐的独角兽,却始终没有摆脱亏损“魔咒”,3年巨亏超20亿元。由此,喜马拉雅IPO,更像是一场资本“解套”的游戏。
每个VC/PE、产业资本入局前,都会被一个“美好故事”深深吸引。
喜马拉雅的故事,要从福建小县城浦城说起,这里走出了一名连续创业者,他叫余建军。余建军的多次创业,几乎都与“烧钱”挂钩,而他本人的经历则带有几分“传奇”色彩。
小时候,余建军是出名的“问题少年”,学习差、爱打架,直到高中才改掉一些陋习,发奋读书,“要通过知识改变命运”。高考那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安交大,改变人生。
大学期间,余建军体内“不安分”的种子再次发芽,看到很多人都在互联网上发财,于是拉着4个同学,靠“讲故事”搞到100万元投资,做了一款名叫“模拟中国”的软件,开启人生第一次创业之旅,后来由于产品不成熟,无法商业化,烧光60万元,以失败告终。
没人知道剩下那40万元投资款去了哪里,几年后,市面上蹦出一个25岁的年轻创业者。
余建军再次回到创投圈视野,继续做软件。
他搞出一家名叫“全景拼接软件”的公司,通过“倒卖软件版权”完成财富积累,据说每年都有几千万元的收入,真假不得而知,但市场开始出现关于余建军的“传说”。
“余建军又创业了。”这次,他不再干“倒卖”生意,而是要做音频领域的“淘宝”成为“下一个马云”。得知余建军的“美好”想法,“上海滩传奇”大佬戴志康,决定投资2000万元,支持前者实现“梦想”。戴志康是余建军创业路上遇到的贵人,二人一见如故,结为朋友。
拿着朋友“送”来的2000万元启动金,余建军成立了一家名为“那里世界”的公司,也有人说它是喜马拉雅的前身。然而,由于该公司布局虚拟现实,太过超前,导致商业化失败,公司没搞两年就“黄了”,80人团队仅剩下7人,戴志康的2000万元投资打了水漂。
烧光2000万元,余建军仍琢磨东山再起。彼时,移动互联网在国内兴起,腾讯在社交一家独大,今日头条于内容资讯独占鳌头,“爱优腾”瓜分视频蛋糕,唯独音频尚属空白。
余建军心有不甘,他觉得凭借自己的才智与能为,不该如此失败,于是带着几个“那里世界”留下来的员工,2012年,在上海浦东创立新公司喜马拉雅,意为“勇攀高峰”。
“用声音分享人类智慧,用声音服务美好生活,做一家人一辈子的精神食粮。”
喜马拉雅成立10年间,于融资层面,的确做到了“勇攀高峰”。
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一路斩获超10笔融资,吸引了腾讯、高盛集团、小米集团、阅文集团、索尼音乐、好未来、兴旺投资、宽带资本、海纳亚洲等一众“顶流”VC/PE、产业资本,阵容空前豪华。有消息称,算上最近那笔9亿美元融资,喜马拉雅投后估值达到43亿美元。
背靠明星资本支撑,喜马拉雅不仅熬过了荔枝、蜻蜓、考拉、多听等掀起,30多家公司参与的“音频大战”,还一举拿下音频领域头把交椅。2021年,喜马拉雅全端平均月活跃用户做到2.68亿,其中,移动端平均月活跃用户为1.16亿,人均日均收听时长144分钟。
庞大的用户群,则为喜马拉雅带来了可观的“账面”收入。根据招股书,公司2019年、2020年、2021年分别实现营收26.8亿元、40.5亿元、58.6亿元,毛利率达到54%。
虽然,营收数据看着不错,但喜马拉雅并没有摆脱亏损“魔咒”。2019年、2020年、2021年,公司年内亏损分别为19.248亿元、28.821亿元、51.06亿元。经调整(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亏损分别为7.48亿元、5.39亿元、7.59亿元,3年合计亏损超20亿元。
招股书中,喜马拉雅解释称,“亏损主要来自内容购买、销售及营销、研发开支所致。”2019年、2020年、2021年,公司内容购买分别花掉10.64亿元、15.49亿元、19.31亿元;销售及营销花掉12.19亿元、17.07亿元、26.3亿元;研发花掉4.7亿元、6.24亿元、10.27亿元。
遥想,喜马拉雅早期就靠烧钱起家,从“音频大战”中烧出来,熬成音频独角兽,10年了,公司还是需要花费大量资金来获取流量、销量、用钱买“故事”,可见对资本依赖性极高。
那么,既然喜马拉雅不赚钱、巨亏,资本为何还要给他们持续融资呢?
资本显然已经“入套”了。要想“解套”,摆在前面唯一的路径就是IPO,准确说是在获得高估值的状态下IPO。坊间传闻,喜马拉雅曾寻求在美上市,后来不了了之。
有分析人士表示,“或许定价有关。”当年,“大战”结束,一地鸡毛,音频风口快速衰退。30多家公司“死的死、伤的伤”市场留下三个头部玩家:喜马拉雅、荔枝、蜻蜓。
为了争抢蛋糕,谋求上市,拿下“音频第一股”。2020年,荔枝率先在美股IPO,可惜美国股民并不买音频风口的账,结果用脚投票,导致股价一路下跌,市值惨不忍睹。
荔枝前车之鉴,给了资本更多思考空间,关键是,如何摆脱被“裹挟”的命运。
实际上,喜马拉雅就是一个把资本“裹挟”的案例。
这又要回到余建军身上了。按着前面描述,余建军是一个连续创业、多次失败的“烧钱达人”。可他却能做到,每次创业都有投资人赶来“送钱”,即便失败,还有钱送过来。
证明,余建军是一个极具“资本魅力”的人,此类人如果不是技术大牛,就是“故事大王”。
2012年,公司刚成立时,余建军将喜马拉雅定位为“电台”。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喜马拉雅是一个时时触及并分享传递个体声音的电台。”
2014年,他又盯上了“有声书”市场。他说,“美国有8000 万人利用上下班的开车时间欣赏有声读物,平均每周听书时间达三四个小时,有声书市场年产值能达到700亿美元。”
2016年,余建军看到了“知识付费”前景机遇,引来马东、余秋雨等名人在平台卖课、讲故事。1年后,喜马拉雅布局直播生意,同年,探索人工智能,推出智能设备。
2019年,余建军瞄准智能机器人,想把内容公司打造成科技公司。
真是哪里有风口,哪里就有喜马拉雅。
余建军总能在风口上“起舞”、“讲故事”,这是资本愿意持续注资的原因。可资本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也不是做“慈善”,投资要赚钱、获利,绝不会因某人有魅力而丧失初心。
余建军在2019年曾表示,“主流内容免费是常态,没有制定盈利时间表。”3年过去了,还是无法实现盈利,过程中,资本肯定知道喜马拉雅无法盈利。
却仍坚持“输血”,显然已被“裹挟”其中,不烧钱,公司就玩不下去,进入“非良性循环”。很像“彩友”爱玩的刮刮乐,5元刮不到大奖,还想花再花5元,总想捕捉大奖概率。
想继续融资,找新接盘侠“解套”并不容易。
艾媒咨询《2020-2021年中国在线音频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音频用户规模为5.7亿。以喜马拉雅目前用户规模推算,市场空间无比狭小。
如此背景下,喜马拉雅估值空间见顶,想找到新接盘侠除非出现“奇迹”。
寻求并购呢?唯一有几率形成业务交叉的就是腾讯。腾讯喜欢早期收购,不喜欢当“嫁衣”,他们在最近一笔融资中,投了喜马拉雅,关心的恐怕只有IPO了。
这亦是所有投资方眼下都关注的核心话题,尽快到二级市场“解套”。
喜马拉雅的香港之旅,能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