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脸书(Facebook)发布了其名为“Libra”(天秤座)的区块链加密货币项目白皮书,该项举措引发了全球广泛关注。
如何看待Facebook发币?其社会意义何在?Libra对全球货币体系将带来哪些影响?是否会对各国主权货币造成冲击?挑战与机遇如何?未来将在哪些场景率先应用落地?
6月20日上午,「数字&现实世界全新机遇和挑战」沙龙在京举办。 Facebook 三位「元老」围绕 Libra展开探讨,对以上问题进行解读。
对话嘉宾:
1.王淮
现线性资本CEO&创始人。原Facebook第二位中国籍工程师和第一位中国籍研发经理,元老,著有畅销书《打造Facebook》
美国Aspen学会Fellow,世界经济论坛 “全球青年领袖”获得者。投资案例:地平线,神策数据,Rokid,同盾科技,中科视拓,特赞,桃树科技,酷家乐,观远数据,威马汽车,大众点评,百姓网等
浙大本科学位,斯坦福硕士学位
2.蒋长浩博士
Cobo联合创始人,Facebook前高级研究科学家、元老,Facebook早期发展阶段蒋博士带领团队完成 Big Pipe协议研发,极大提升了 Facebook 页面加载的速度
清华大学本硕学位,UIUC博士学位
3.覃超
Sophon Tech创始人,前峰瑞资本技术合伙人,Facebook明星员工,知乎大V。
卡耐基梅隆硕士学位
脸书目前在全球已经拥有超过26亿活跃用户,这一项目协会由28家来自不同领域的巨头组成:来自支付业(visa、万事达卡、PayPal等)、技术和交易平台(uber、eBay、spotify、Facebook旗下钱包项目calibra等)、电信业(沃达丰、法国电信运营商iliad)、区块链业(Coinbase、xapo、BisonTrails等)、风险投资业(Thrive Capital、USV等)、非营利组织、多边组织和学术机构等。有了巨头的加持,“Libra”已经与过往缺乏技术能力支撑、存在欺诈募资的加密货币项目区别开来。Libra提出愿景:“建立一套简单的全球货币和金融基础设施,为数十亿人服务。”
蒋长浩分析了Facebook推出Libra的背景。数据统计,全球有17亿人还没有银行帐号,比如在菲律宾和中东,很多人在国外打工,将钱汇回到国内,但是国内80%的人没有银行账号。此外跨境汇款,从一个国家往另外一个国家汇款的话,平均一笔汇款有3到5个工作日的延迟,而跨境转账的手续费平均是7%。今天互联网这么发达,数字经济非常活跃的情况下,全世界85%的商业往来或者贸易行为是使用现金完成的。美国零售业由于使用现金交易,导致的因丢失、盗窃行为而产生的经济损失每年400亿美金。如果Facebook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数字化的金融服务,它将为全球的经济带来3.7万亿美元的增量。
Libra是Facebook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来的一个大胆的项目,这个项目有以下六个优势:
方便——任何人只要拥有入门级手机和数据连接,即可随时使用Libra
稳定——Libra一资产储备为担保,以保持价值稳定。
快速——无论是转账还是付费,Libra交易都非常快捷方便。
面向全世界——Libra是一种全球性加密货币,将在全世界通用
可扩展——将硬件一个包罗各种商品和服务的生态系统,促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种加密货币。
安全——作为加密货币,Libra所以来的区块链在设计时考虑到了安全性。
白皮书介绍了Libra三个核心的组成部分:
第一,基于区块链技术来实现。
第二,稳定的价值。
第三,独立自治的行业协会来管理和推动它的发展。
按照官方介绍,目前Libra区块链核心代码已经开源,而且测试网络已经上线。所以全世界开发者如果感兴趣,现在已经可以下载它的代码做各种各样的实验。Libra预计在2020年上半年发布并推出官方钱包Calibra。
本次沙龙重点探讨了以下问题,由青峰财经编辑整理。
问题1:Facebook为什么要推出Libra?
蒋长浩: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有很多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非常落后,一些人有互联网连接了,但是得不到最基础的金融服务。这是一个背景,也是Facebook推出这个项目的很大的原因。但是从Facebook自身来讲,它也有动力做这件事情。
Facebook在过去十几年发展过程当中,成功建立了全世界范围内最大的连接人的社交网络,这个社交网络目前应用场景主要还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比如分享信息、分享照片、分享动态,包括社交娱乐新闻。它还有更大价值的应用场景没有得到发挥和实现。尤其是中国的微信支付把社交网络和价值网络、金融网络结合起来的一些应用场景,对Facebook有非常大的启发。
Facebook它有很强的动力做类似的事情,在社交网络实现一些金融支付,实现一些价值转移。但是Facebook面临的微信支付没有面临的困难。首先Facebook跨越了几百个国家,全世界范围拥有27亿用户的超大型社交网络,用户分布以及不同国家的基础设施的发展状态,各个国家的监管条件都千差万别。所以要在全球最大的虚拟国度内,实现转账的基础功能非常困难。
而过去十年区块链的快速发展,从技术上证明了去中心化的中心架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解决信任问题,包括性能也有好的解决方案。 Facebook有很强的动机,通过技术手段弥补基础设施,在社交网络上可以实现更多的应用场景。
王淮:Facebook想做这个事情,跟十年前想做支付的想法是一脉相承的。Facebook十多年前做支付相关的事情,在Web时代失败了,在Mobile时代,它想借鉴中国一些东西也很困难。美国境内的传统支付做得非常好,信用卡体系基本上做到了人人有卡。这种情况下去对抗现有支付,尤其整个网络里面用户习惯已经建立起来的的情况下,是很难的。
但是Facebook利用区块链这套新技术在几个方面可以获得新的尝试。
第一,Facebook有27亿用户,跨多国界。
第二,核心资产,就是Facebook的人。
扎克他骨子里面并不是冲着钱去的,而是Fintech(科技金融)。整个社交网络,给用户带来什么Fintech,其实用户本身的Fintech,是高于公司本身利益的Fintech。他不会到了一个点就马上就进行收割,他的格局更高。当中肯定会产生商业模式,但是他愿意为这个vision做多很长时间的努力,扎克能够做到的比起绝大多数全球顶尖的企业家要好。
第三,扎克伯格的号召力。
区块链的好处是开源,把大家都拉进来,通过联盟链把信任的成本大幅度降低。你信我一家不行,可以信100家,而且100家只是一个开始。这三样东西,是Facebook来推动这件事的独特优势。Facebook一定会走向一个让商业应用,Libra的使用价值会变成一个非常容易被忽略的力量来推动Libra拓展和应用。反过来对很多地方的监管力量,产生一个改变推动。最后的情况,一定是互相博弈的。这很可能是Facebook往前推动的动力所在,而且它不是一家,可能是100家、1000家,全球顶尖的企业一起来做这样的努力。
问题2:Libra会对现有的区块链行业或者数字货币产生哪些影响和冲击?
蒋长浩:Facebook推出Libra对于比特币,还有数字货币区块链行业都是一个巨大的利好,会对整个行业产生一个巨大的推动,是一个的正面影响。
大家知道数字货币区块链发展到今天还是在一个小众的事,在全世界范围了解或者使用过数字货币的用户数在三五千万的量级,相对于Facebook拥有的27亿的用户数来讲,只占Facebook用户数的1%-2%。如果Facebook推出Libra,对于更多的数字货币区块链之外的用户了解数字货币、了解区块链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有可能由于Libra的推出,在比较短的时间,也许一两年会有几千万甚至几亿用户,通过Facebook开始接触和使用区块链的技术和产品,包括主流人群、政府、媒介更多了解行业,更正面地看待行业,这将对整个行业产生巨大的推动。Facebook也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技术和编程语言,与已有的公链有一些重叠,在应用场景和面向的用户上。在未来应该整个盘子会越来越大,用户会越来越多,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可能会出现差异化的应用趋势。所以总的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趋势。
王淮:对传统货币的影响。新的东西出来,就把以前的东西搞成传统了。传统货币的发展由贝壳到骨头,再到黄金、白银,再到基于黄金发行的纸币。在数字领域也可能经历这样的过程。最早是公司自己发币,形态不一定一样。公司发币发现不work ,只能自己用,可信度也很难。再到数字货币比特币出来,它想用于支付的功能没有形成,变成一个储值增值的投资品,它的支付一直没有在数字领域得到实现。再到后面稳定币的产生,有可能一家创业公司出来我锚定美元发一个这样的币,我觉得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但信任度的形成也是很有问的。就像前一段时间的USDT(Tether 泰达币),有各种样事情出现。再到后来有新的类别出来了,我称Facebook为联盟稳定币。
它不止是一家,联合一大批机构,锚定到一堆货币上。出生的时候,就含着金钥匙,很多机构给它背书。这样的稳定币它的可信度大大增强。它没有瞄定比特币这类一揽子货币上,还是对底层逻辑不信任。数字时代的好处在于,有物理世界可以借鉴,干脆它瞄定物理世界相当于黄金的东西,我觉得这只是一个开始。再往后看,连这个瞄定的标的都没有了,比如今天美元所处的状态。我觉得在数字世界,这样的发展过程是完全有可能的。人类社会,在不同程度都是重复自己,但是依赖于技术的创新。
我认为在未来Libra这类的联盟稳定币它会变成主流,它的特点是能用。像比特币会变成玩的性质,用于收藏,因为它到今天都没法用。当一个可用的东西出来,一定会大幅度干掉原来只能拿来玩的东西。这个东西在数字世界就会分化。
我认为比特币不会消亡,它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就像今天黄金不可能拿来支付,大部分是作为资产储备来对冲风险,就是一个收藏储值的效果。在数字货币世界时代,比特币这类货币有可能慢慢趋向于那个功能上,而大体的价值使用会到达这种联盟稳定币这些货币上。
问题3:Facebook发币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蒋长浩:Facebook推出Libra也会面临很大的挑战,最大的挑战还是来自于合规和监管。这是一个跨越国界的事情,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待区块链和数字货币也有不同的看法。区块链这个技术发展太新,对于各个国家政府的监管层面,他们去理解区块链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风险,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Facebook需要跟很多国家政府去沟通,大概率来讲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问题4:有分析将Libra上升到美元体系衍生的高度,甚至是数字货币版的美联储,怎么看Libra对于未来全球支付和清算体系的改变?
蒋长浩:我并不觉得Facebook的Libra在承担一个美联储或者网络央行的角色。首先Libra并没有凭空发行货币,所有的虚拟货币都有对应等值的法币作为抵押的,不是自己凭空创造出来的。他对一些主权货币会产生冲击,当然它现在体量很小。第一期Libra2020年上线的时候,只会有10亿美金的盘子,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主权货币来讲都是很小的体量,还谈不到冲击阶段。
如果一切事情往正反馈的方向发展,用户越来越多使用Libra,在Facebook平台内完成支付、交易、转账,慢慢延伸到生活场景,比如去线下便利店买东西,或者朋友之间吃饭结算,当它的支付场景越来越丰富的时候,冲击到实体生活场景一定程度,才会开始冲击到法定或者主权货币的地位了。所以从政府角度来讲,一定会比较敏感,会有监管。
相对来讲,冲击比较大的还是本国金融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或者监管比较弱的国家,比如津巴布韦。他们的本国货币受到本国居民的质疑。本国居民不愿意持有本国货币,而愿意去持有比特币或者加密货币。如果Facebook这样带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有联盟背书,这种稳定币慢慢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承担了法币交易角色的话,会对主权货币有一定的冲击。从监管角度来讲是一个挑战,要想一下怎么去应对。对Facebook来说怎么和各个国家去沟通也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从主流国家角度,像美国和中国,它去监管Facebook的话,主要不是从发币被冲击的角度去监管,因为中国、美国经济体量太大了,而且本国的金融基础设施也非常发达。这些国家监管的主要动机是金融犯罪,从洗钱、反恐等角度出发去进行严格的监管,这对Facebook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王淮:我觉得这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我看问题的视角商业价值的视角更多一些。从五年、十年、五十年的时间跨度来看,很多历史上的预设在未来回头来看都是可以变化的。这个冲击有可能是刚刚开始,但是它冲击的出发点是从商业价值的角度去冲击的。有些国家会尝试合作。有些国家会拒绝,但是,有些国家自己的公共服务提供得不好,像一些南美国家,如果有另外一个新时代的商业机构来提供一个更好的公共服务。用户会做出选择,商业价值会成为博弈力量。
往后看五到十年,历史的惯性低估了很多新型科技、新的商业价值,对未来生活形态的改造。我预想有什么样的方式,可能会让Libra的用户越来越广,大家越来越多的使用。但这只是我的想象,只要这些实现了,监管过程中会是一个博弈。如果对Facebook带来的价值一棒子打死,这不是最好的方式。更好的方式是这个事情的价值被体现的同时被监管,这对国家来说也是一个重大课题。新事物在美国和欧洲,很多国家还是愿意去沟通交流的,所以我保持一个乐观态度,看待它和监管之间的互动方式。
覃超:第一,我个人觉得对于它背后锚定的发币,无疑是增强了它们在国际上的地位。
第二,对美国本身没有太大影响,反而在国际上会增强美元霸主地位。对银行有一定的冲击,因为它的节点来分享钱的利息,所以这些利息在这个节点上。同时对于没有银行账户的人,与其千里迢迢开银行账户,不如直接用Libra和Calibra钱包,所以这对于银行是削弱的。
第三,对于小国家,主权货币弱,会有更大的冲击。东南亚一些有钱的家族持有的是美元债或者海外房地产。柬埔寨当地很多时候是用美元,而不用本国货币。这不是一个太坏的事情,这样反而去柬埔寨做生意,直接用美元不用担心当地的金融体系。所以各有利弊,看怎么去适应这样的趋势。
问题5:Libra会率先选在哪些场景应用?
蒋长浩:第一,Facebook的第一个应用场景,是跨境汇款。这个事情是一个很大的痛点、很大的市场。每年的跨境汇款至少有上万亿美金的转账额,平均一笔是7%的手续费,仅手续费就是700亿美金的蛋糕,Facebook去年一年的营收也才400亿美金。当然这打掉了传统旧世界的成本这些一定是Facebook第一个会去落地或者想要落地的应用。
第二,如果跨境汇款发展顺利,就是基于Libra的支付。先购买一些商品,先是线上的数字商品服务,比如听一首歌打赏或者购买Facebook的广告,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Facebook的广告收入有几百亿美金,仅中国广告主的买家需要在Facebook投放做出海的推广,就要花几十亿美金。这块通过Libra产生的线上支付的应用场景,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机会。在这个下面会细分,包括虚拟商品、电商、阅读、娱乐、音乐,其实都是线上支付的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当然第一步还是解决跨境转账。
王淮:补充一个品类,说一下我的想象。货币的功能支付是一个,储值是一个,投资是一个,补充说一下投资。Libra可以用来投资,未来会出现锚定在Libra上面的资产类型,这取决于将来会不会出现一些金融机构。如果里面有金融机构的话,作为一个货币使用品类上的拓展,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应用空间,就是锚定在Libra上的投资品类。
很多人讲,为什么一上来要用Libra呢?它背后有visa,mastercard有一个可能性,比如说在各个国家只要接受visa, mastercard,它发一张卡,都能用这张卡,在当地的是完全一样的。只要在它的清算网络用的是Libra。假设有Libra的人,假设要去Libra被禁掉的国家,因为一开始就算商家想要用,也不一定可以。所以干脆给你费率低一点,增加Libra的可用度,打通Libra跟现有货币之间的沟通,站在现有系统的巨人肩膀上。这样人们对Libra愿意用的程度就大幅度提高了。
问题6:针对巨头的不断入局,对于区块链或者数字货币的可以有怎样的想象空间?
蒋长浩:Facebook这个事件会对一些互联网巨头产生一些冲击。很多互联网企业,像阿里、腾讯、京东、IBM、微软,很早在区块链领域有一些投入使用,但Facebook这次是大规模、高调地向全世界推动一个具体落地的项目,这对于还在小型试水的互联网企业一定会有很大的刺激和推动。对他们的启示,区块链作为一个技术并不是特别高深,并不是像火箭科技这样难掌握的技术。它很大的挑战来自于,如果是To C的话,是来自于监管。如果是To B的话,挑战来自于推动一些行业要做一些改造。作为科技型企业,它的行业整合能力,要找到应用场景,科技型企业要有优势可以找到自己推动这个行业改造当中,自己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找到一个巧妙的结合点。让区块链的应用可以落地。
区块链技术本身并不难,但是它怎么和行业结合做成规模。区块链跟传统行业行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它是从第一天起就要有生态建设的视角,而不是自己一个人可以做起来的。所以第一天就要有一个生态建设的角度,怎样去设计一套制度,设计一个模型,让尽可能多的人进来。这不仅对于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对于全世界的企业来讲,也是一个很新的挑战。当然也有很大的机会,就看谁能抓住了。
王淮:可以看一下Facebook的消息出来之后三天朋友圈的解读,第一天偏中立,第二天偏乐观,第三天悲观的很多,朋友圈的心态变化蛮大的。如果要分谨慎、乐观分类的话,我自己的心态是属于积极乐观的。我对Facebook做的这些事,和对扎克伯格这个人的理解,对这件事我是积极乐观的。但最大的考量,作为中国的创业者,中国政府,在这当中有什么可借鉴的,这个更重要。因为别人成功了,不关我们事,重要的是咱们能借鉴什么。
覃超:全球17亿人没有银行帐号,这是2017年的统计结果。这17亿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2.24亿没有银行帐号。在国内的比例并不高,但是是绝对数量最高的。第二名印度1.9亿,然后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全国人口2.7亿,有1亿人没有银行账户,也就是1/3的人没银行帐号。有尼日利亚、越南、巴西、菲律宾等等。
中国的银联做得非常好。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银行之间跨行转账的话,需要两天。如果是周六周日,他们还要休息,所以中国银联已经做到世界前列了。
中国支付宝和微信做得更好,微信红包以及支付宝让很多人开了银行帐号,日常收红包和支付可以使用支付宝,支付宝还可以支持大额支付。信用卡中国的普及率比美国低很多。美国很普及。中国落后有落后的好处,很多三四线城市的小商贩贴一个二维码,直接绕过了电子刷卡的时代,直接用手机移动支付。中国的公司在支付方面做得非常好了。
但中国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国际上不受其他国家信任。你要做“一带一路”的话,更好的机遇就是技术革新。就好像CNBC问扎克伯格,你们对用户数据保护这么差,半年前被骂得这么惨,现在搞这么一个货币,谁相信你们呢?是不是把用户的钱偷跑了,或者用户的银行帐号都公开了呢?扎克伯格是这么讲的,讲得非常好。这个时候恰是最好的时机做这件事情,因为Libra并不是Facebook全部主导,我们只占1%。他的原话是说,这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治理机制。各个利益方一起来维护。
中国在“一带一路”上面,至少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像越南、印度尼西亚,可以尝试用区块链的方式合作,虽然你不信任我,但是可以信赖整个技术方案和数字化货币,大家愿意在“一带一路”用的话,这是可以更好的推广出去的。在国内的话,本身的电子货币已经做得非常好了。
(注:本文系青峰财经编辑整理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