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向前看再出发2020英诺创新者大会”盛大启幕。大会创新性地采取“线上+线下+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召开,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采取北京与南京双城联动的形式,众多政府领导、投资大咖及科技类创业者“云”集,提供来自创投及创业多角度、宽维度的解读,让26万全国各地线上和线下与会嘉宾跨越时空阻隔,激荡思想火花。
一直以来,在英诺创新者大会上,都能窥探到未来科技发展趋势,今年的英诺创新者大会也不例外。而此次大会上,“科技推动力”更是被反复提及、成为焦点,在大家的发言和交流中,不难看出,科技作为推动力,不仅成为地方政府推动当地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投资人投资项目的重要考量维度。
去太空“淘金”:蓬勃发展的太空经济
1956年10月,由钱学森担任院长的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走过64年的时光,随着一批民营商业航天公司相继诞生,“航天事业”已经演变成囊括了多元民营商业力量的“航天产业”,“太空经济”也成为继“互联网经济”之后的下一个热词。
航天产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挑战性和带动性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商业航天作为其中一支强劲力量,未来应该如何健康发展?在本届创新者大会上,英诺投资的创业者代表、天兵科技创始人康永来围绕太空经济发展、商业航天市场等话题展开交流,分享商业航天创新之道。他告诉我们,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随着政策和用户认知环境不断优化,太空经济2.0即将到来,市场潜力巨大,商业公司要做好准备,遨游太空经济亿万蓝海。
“太空经济还有很多的领域值得商业模式的开发和拓展。”康永来在交流中提及,很多人都认为如今的商业行为已经在推进人类探索太空,甚至驱使各国的商业力量,开始抢夺太空资源。但是马斯克展示的只是发射服务和卫星通讯,这只是太空经济里面的冰山一角。太空经济涵盖宇航产品制造、空间应用、空间科学等诸多方面,涉及到人类进出空间、探索空间和利用空间的各个领域。在康永来看来,太空经济当中,还有众多领域等待商业模式的开发和拓展。
太空经济风往哪边吹?
在航天领域,很多院士都提过一句话,叫“运载火箭规模有多大,太空经济舞台就有多大”。根据一些权威机构的测算,这个市场规模大概在万亿美元。过去几年太空经济的总量,从2010年2700亿美元到2018年近4000亿美元,据此数据康永来预测:“未来随着商业行为的介入、人类科技的进步和地球资源的枯竭,太空经济会呈爆发式的增长。”
去年5月30日,国防科工局和装备发展部联合发文,鼓励商业运载火箭规范有序发展。目前,中国卫星公司的数量已有126家,火箭公司18家,95%成立于2015年之后,合计获得投资22亿美元。但和美国商业航天近200亿美元的投资额相比,我国商业航天领域投资空间非常大。
目前,大的投资机构已经开始纷纷布局,太空经济的未来不可估量。而面对一个如此诱人的商业领域,无论卫星还是载人,进入太空一直是一个巨大的技术瓶颈,现在火箭成为了进入太空的重点攻坚方向,在康永来看来,“火箭是争夺太空经济的命门,谁拥有了火箭,谁就会成为未来太空经济的操盘手。”
掘金太空:中国民营火箭公司的现实与梦想
天兵科技成立2019年的1月,目前员工都来自于中国航天科技团、科工集团,研究员占比43%,硕士以上占比95%,平均年龄38岁。一年半以来技术的突破和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顶级的技术团队,包括液体火箭的总师、总指挥,以及我国某重点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技术负责人都是天兵科技的技术带头人。
“天兵科技期望通过可靠又具颠覆性创新的宇航推进技术,为中国航天提供突破性的增量。”康永来表示,目前市场上卫星多、火箭少,卫星便宜、火箭贵,急需成本低、可靠性高、批次性发射的运载火箭。而天兵科技就在研发这样一款创新型的液体运载火箭。
“我们的火箭运用了29项自主创新的关键技术,全部是围绕快速发射、低成本、高可靠、高性能、重复使用而来,布局29项核心技术专利。比如说我们用民用的槽车来完成自主的推进剂保障,利用水泥厂坪在6个小时就可以把火箭竖起来完成发射,从而降低靶场保障的需求。种种措施都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可靠性,提高未来对市场的快速响应的能力。”康永来表示。
“当然天兵科技的梦想远不止于此,我们未来会在空天往返上做出努力,不同于马斯克,我们要做普通机场水平起降的空天飞机,将人类洲际航行时间缩短到1个小时之内,这也是我们这一代航天人的梦想。”这是康永来对于天兵科技未来的期许,“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我们未来的目标,一定是浩瀚无垠的宇宙。”